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謝長廷廈門祭祖)與連宋吳祭黃帝陵不同》兩岸統一是不道德的 批血濃於水的民族主義

《(謝長廷廈門祭祖)與連宋吳祭黃帝陵不同》
2012-10-08 刊登於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
陳立民(陳哲)

謝前院長赴中國到廈門祭祖,祖先對自己有存在與養育之恩,應該感謝,這與連戰、宋楚瑜、吳伯雄到山西祭黃帝陵不同,那是民族主義。

國共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是種族主義,即講人種、血緣、基因等。這些其實是「人的動物性」。當國共講民族主義訴諸於「血濃於水」、「炎黃子孫」、「兩岸一家」等之時,都是訴諸種族、血緣、基因,即只訴諸人的動物性(但人不是畜生;但國共卻提醒台灣人不能「數典忘祖」,主張民族統一是「大是大非」,主張民族「大義」等,也就是認為民族主義是道德義務。

但是,不論血的濃淡,都與道德不相干irrelevant

民族主義其實是區分「本族vs.外族」,就是有分,有分就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就不可能是道德。歷史也證明,民族主義是造成人類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了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與世界和平,我們應該主張人權、民主、正義普世價值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而非狹隘的民族主義。

(作者為「人權陣線」與網路「網友行動平台.台灣茉莉花革命」社團召集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在上篇自由時報文之前兩天的原稿見下與截圖:
【國共狹隘的民族主義 (血緣種族部份)】
2012/10/06

台灣人不論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到中國有的會祭祖。祖先與父母自己有存在與養育之恩,應該感謝。但這與連戰、宋楚瑜、吳伯雄到山西祭黃帝陵不同,那是民族主義。

國共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是種族主義,即講人種、血緣、基因等。這些其實是「人的動物性」。人不是動物,人也不是電腦,人與動物與電腦不同之處在於人有自由、有主體性,也可說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他的精神。

當國共講民族主義訴諸於「血濃於水」、「炎黃子孫」、「兩岸一家」等之時,都是訴諸種族、血緣、基因,即只訴諸人的動物性;但國共卻提醒台灣人不能「數典忘祖」,主張民族統一是「大是大非」的事,主張民族「大義」等,也就是認為民族主義是道德義務。

但是不論血的濃淡,和動物、電腦一樣,都與道德無關、與道德不相干 (irrelevant)。

民族主義「本身」合乎道德嗎?德國哲學家康德主張只有普遍的才是道德,普遍就是不能有分,不能偏心。民族主義其實是區分「本族vs外族」,並主張本族優先與本族至上的思想。民族主義就是有分,有分就不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就不可能是道德。歷史也證明,民族主義是造成人類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天我們應主張人權、民主、正義普世價值的世界主義 (cosmopolitanism),而非狹隘的民族主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on 6 Oct 2012
邀請google「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圖片,可見約300張個人學術圖卡與街頭抗爭照片。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自由與主體性》

 《自由與主體性》


什麼是「自由」?各種學問中只有哲學做這方面專業的探討。我們能說動物有自由嗎?動物只是它體內衝動、需求、慾望的執行者,它不會為了什麼想法絕食。電腦當然也沒有自由,因為它只執行指令,不會反對或反省指令。人也有天生的慾望、需求、衝動,但人會「反省」這些,有時不再只是個天生衝動、欲望的執行者或實現者,人的信念、理想有時能不顧天生強大的求生欲,人能從天生的慾望、需求、衝動中「解放」出來,這就是「自由」。動物對於自己的慾望、需求、衝動只是「被動地」尋求滿足,人能夠「主動處理」且「節制」自己的慾望、需求、衝動,甚至「脫離」慾望、需求、衝動的生活層次,人能「主動」,因此人是個「主體」,或說人有「主體性」。在某種程度上,自由與主體性是相互定義的。

只有人有「主體性」,動物與物質都沒有;有「主體性」的存在物是值得尊重的,所以人有尊嚴,例如只有人死了要埋葬,慎重保存遺體等。

個人給道德下的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個人給道德下的次佳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Oct 2021



《自由與主體性》


什麼是「自由」?各種學問中只有哲學做這方面專業的探討。我們能說動物有自由嗎?動物只是它體內衝動、需求、慾望的執行者,它不會為了什麼想法絕食。電腦當然也沒有自由,因為它只執行指令,不會反對或反省指令。人也有天生的慾望、需求、衝動,但人會「反省」這些,有時不再只是個天生衝動、欲望的執行者或實現者,人的信念、理想有時能不顧天生強大的求生欲,人能從天生的慾望、需求、衝動中「解放」出來,這就是「自由」。動物對於自己的慾望、需求、衝動只是「被動地」尋求滿足,人能夠「主動處理」且「節制」自己的慾望、需求、衝動,甚至「脫離」慾望、需求、衝動的生活層次,人能「主動」,因此人是個「主體」,或說人有「主體性」。在某種程度上,自由與主體性是相互定義的。

只有人有「主體性」,動物與物質都沒有;有「主體性」的存在物是值得尊重的,所以人有尊嚴,例如只有人死了要埋葬,慎重保存遺體等。

個人給道德下的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個人給道德下的次佳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Oct 2021


半年內兩次被稱讚「正氣凜然」

民進黨2008年下台,馬英九與國民黨上台,台灣面臨民主倒退與國共聯合併吞台灣的危險,此刻個人投入街頭運動,直接保衛台灣,個人在街頭組社團,也有些名度。在臉書上個人半年內兩次被稱讚「正氣凜然」



上方圖片見今年個人03/26個人po出與家母到家父靈位清明掃墓照片時,一位自2008年起在街頭常碰到但沒在一起吃過一次飯的楊月大姊留言「老太太好福氣,有個正氣凜然的兒子!」。這位楊月大姊曾多次上媒體有些知名度,她的街頭抗議社團成立時,當時的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曾出席。



上方圖片見今年09/03個人貼出2013年社團抗議舊照時,一位在臉書上新結識的朋友許桂先生來留言,稱讚個人「正義凜然 令人動容」。這位許桂先生是某出版相關業協會原始創會人。

以上二人皆非泛泛之輩,不需討好個人。



上方截圖見這位許桂先生在09/22個人文中有留言「久仰盛譽 傾慕殊殷 立德立功 令人動容」,個人不知他認識個人多久,感謝他的稱讚。


當人被稱讚時很感謝,但對一般稱讚語不會太注意,當個人短期內兩次被同樣的不尋常用語稱讚時就引起個人注意。這是個人給一般人的感覺嗎?


「正氣凜然」或「正義凜然」一詞令個人想起中學時個人曾連續五個學期擔任風紀股長的歷史,當時同學說我「正直」、「敢打抱不平」等,選上這職位是需要被同學覺得你有正義感的。連任五學期風紀股長個人感覺是自己獲得的勳章。此處感謝這兩位大方讚譽個人的臉書朋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

 《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只有當做真與善的事時,人生才有意義。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不過幸福並不能賦予人生意義;幸福是人動物性需求的滿足,或感性的滿足;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這三件事;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這宜寫入憲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2 Sep 2021


《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
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只有當做真與善的事時,人生才有意義。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不過幸福並不能賦予人生意義;幸福是人動物性需求的滿足,或感性的滿足;人生追求真、善與幸福這三件事;只要不違反真與善,人有追求幸福或happiness的權利,這宜寫入憲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2 Sep 2021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2010年陳立民為蔡英文主席參選新北市市長創作的「幸福來報到」與「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二文宣

2010年陳立民為蔡英文主席參選新北市市長創作的「幸福來報到」與「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二文宣


2010年9月16日蔡英文主席代表民進黨登記參選新北市市長日。因為蔡英文當時的競選主軸是「新北市新幸福」,「登記」和「報到」的內容接近,陳哲(陳立民)當日攜帶創作的「幸福來報到」看板前往助選。下新聞照片右上方可見陳哲的「幸福來報到」看板。

上照片可見於下新聞:蔡英文登記 自推是新北市長最佳人選 新頭殼newtalk | 陳冠廷: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0-09-16/8098


9月26日個人展示自己創作的「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

在個人創作出「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後大約兩週到一個月之後蔡英文新北市市長競選總部推出「安心交給我」的最後一波文宣,打信任牌。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面兩張為09/26在新莊造勢場,個人執創作的「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其中民視新聞標題"五都全拿驕必勝 蔡這是決心",見下面影片0:29秒與1:56秒時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NYvVS-8iI

個人展示自己創作的「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在個人創作出「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後大約兩週到一個月之後蔡英文新北市市長競選總部推出「安心交給我」的最後一波文宣,打信任牌。

上來自蔡英文臉書 "0927_土城商圈掃"。


上為10/09在三重個人展示自己創作的「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在個人創作出「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後大約兩週到一個月之後蔡英文新北市市長競選總部推出「安心交給我」的最後一波文宣,打信任牌。



上為10/09在蔡英文競選總部對鄭麗君解釋我創作的新北市市長選舉文宣。當時個人在40天內嗆馬英九4次。


上為11/20日在板橋江子翠橋下。個人展示自己創作的「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0/11/24日在土城的記者會,個人獲得蕭美琴的允許在後方展示自己創作的「幸福是交給信任的手」文宣,個人站在蕭美琴後。照片來在蔡英文臉書"0924_土城掃街"


2010/11/24日來在蔡英文臉書"0924_土城掃街"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不在上面照片中。


2010/11/24日來在蔡英文臉書"0924_土城掃街"

上為2010/11/25日來在板橋的海報簽名會,個人為左邊戴黑帽執看板者。

那時個人被媒體稱為「街頭抗議看板達人陳哲」,上見新頭殼newtalk記者甚至直接寫在新聞上。。。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那時個人被媒體稱為「街頭抗議看板達人陳哲」,上見新頭殼newtalk記者甚至直接寫在新聞上。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西德當年不願統一》

 《西德當年不願統一》

原標題:《後民族國家時代的德國統一》

19911014日陳立民以「台生」為筆名以《後民族國家時代的德國統一》為標題發表於《民眾日報

作者: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前言》

德國統一週年回顧並透視此「統一」真象及其「國家」觀念。

 

「一個民族一定要建立成一個國家嗎?」和「統一是道德問題嗎?」是統獨的兩個基本問題。它們反映出了道德和意識形態混淆的危險。

­

- - - - - - - - - - - - - - - - - 

 

當蘇聯進入「後共產主義時代」,推行民主政治、市場經濟與允許各共和國「獨立」之際;當南斯拉夫為了維繫「統一」,以人命為祭品之際;和當台灣島內「統獨」對立再度昇高之際;回顧去年十月三日產生的「德國統一」,有許多值得我們再深入研究的地方。

 

為了瞭解此「統一」的真象,我們必須對此事件之各種主要現象作正確的敘述;掌握此真象之後,我們應研究此現象背後德國人的思想與基本觀念。當我們瞭解了德國「統一」的真象和德國人的基本觀念之後,可知「德國的統一」實際上既非我們所瞭解之「統一」,亦非我們所瞭解之「國家的統一」。

 

政治投降不是統一

首先,我們要對德國統一中的各種主要現象作正確的瞭解。這些現象顯示德國統一實在不該稱為「統一」,因為:它在政治上是東德向西德投降,是「投降」不是「統一」;它在法律上是東德根據西德《基本法》「加入」(Beitritt)西德,是「加入」不是「統一」;最後,它在經濟上是東德向西德求助,是西德「幫助」東德不是「統一」。

 

德國的統一在政治上很清楚是東德一面倒之「投降」,不是對等的「統一」。統一之後,在中央政府及國會中,前東德政治人物無一人佔有重要位子。在政黨中,他們被收入前西德大黨社民黨、基民黨與自民黨的管制之下。在由各州州長組成制衡中央政府的「聯邦議院」(Bundesrat)中,前東德區被設計為五州,在全德十六州市中不及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如果前西德區各州要修憲制訂不利於前東德區五州之條文的話,可輕易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

 

而統一之後,在前東德區政治上最熱門的事情,就是清查和整肅前東德情治單位「國家安全部」(Stasi)的工作人員。甚至以前在柏林圍牆上射殺逃亡者的士兵亦被起訴。這些整肅以前依法行事或遵守命令之情治人員和軍人的作為,在法律上不無爭議。但前東德區人民深知壓迫他們最厲害的就是這些不「對外」而「對內」的情治人員和軍人。此刻整肅他們代表了前東德區人民對前政權的仇恨,也顯示其向西德「投降」之主動性。

 

依法加入並非統一

俗稱之「德國統一」,按事實應為「東德投降」,而其正式名稱則應為「東德加入西德」。

 

按西德的現行憲法稱作《基本法》,係一九四九年西德建國時通過實施的。取名《基本法》乃是希望此法在未來統一之後新修憲法時,作為此憲法的「基本」。故此《基本法》有臨時憲法之義。所以,在《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述及「本法有效期限」時言:「當德國人民以人民自決通過憲法時,本憲法失效」。

 

但《基本法》頒佈四十年後西德人的心態已改變。當去年年初統一排上日程表之後,他們轉而不願依據此條文廢《基本法》重修憲法的方式統一,而擬依《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方式統一。按第二十三條本敘述此「基本法適用範圍」為目前西德各州及當「德國其他部份加入德國時,亦適用此法」之狀況。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德西部的薩蘭州交法國託管,一九五六年該州住民投票再「加入」西德時,依據的便是《基本法》上的此項條文。而今主張再根據此條文者,以西德為聯邦體制,為十一州之聯邦再加上五州(即東德)不過是多了五邦進入《基本法》適用區而已,聯邦體制不變。故此條適用。

 

依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固然勉強也講得通,但實在是違反《基本法》之立法精神精神的。因為如果此時不依據《基本法》第一百四十六條,則此條再無使用之機,此條可廢。而且《基本法》就不是臨時憲法,而已是憲法了。

 

去年三月東德民主選舉東德國會,主要處理統一事宜。此國會初不願接受此委屈待遇,但經過一番躊躇之後於去年六月做成決議,願意依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加入」西德的方式達成長久以來所稱之「統一」。也因此至今正式的及一般的對前東德區的稱呼為「新的聯邦州」。

 

西德無意接受投降

東德人願意接受此委屈待遇「加入」西德,向西德「投降」,主要是基於經濟上的考慮。西德的第一大報《南德日報》曾在一篇社論中寫道:「經過四十年的共黨統治之後,東德的機械外銷甚至不及台灣的四分之一。」雖然東德號稱在一九八八年時平均國民所得已達一萬三千美元,但根據筆者統一前到東德實際觀察的結果,發現其實際生活水準不高於台灣。至於西德的平均國民所得在一九八八年時已達兩萬美元,所以雙方的差距懸殊。再根據專家估計,東德由計劃經濟轉換到市場經濟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東德人會失去原有的工作,以及東德需要一兆到兩兆馬克的公共和私人投資。正是因為這些經濟上的差距、慾望與困難,導致東德在統一過程中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中間照片及文字

統一前的東西德柏林間圍牆,一九六一年由東德興建。東柏林部份,百公尺為禁區,進入者格殺勿論。西柏林部份則可自由走動。牆這面的藝術畫,靈感來自畢卡索描述戰爭恐怖的名畫「格爾尼卡」。(文字:台生)

 

正中間為東西柏林之間最著名的「查理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近處為盟軍區。柏林危機期間美蘇坦克曾在此炮口相對。兩德統一後此檢查站拆除搬到柏林歷史博物館。)(台生攝影)

 

「東德人願意投降,西德人接不接受還是個問題。」戰後四十年西德人對於國家強大已無興趣(「又不是要侵略他國」)。想到要收拾東德經濟的爛攤子,再想到東德人的紅腦袋不知要多久才能洗清時,西德人就對統一之事興趣缺缺。

 

不要過來 不可加稅

但是西德人卻沒有什麼選擇權。西德的法律使它必須接受每週數萬的東德移民,這造成很大的財政負擔和社會衝突。當時西德面臨的選擇很清楚:若不接受東德的投降,就得接受東德的移民,最後在防止東德人到東德來,以及執政的基督教民主黨聯盟與柯爾總理承諾不為統一加稅的條件下,勉強接受了東德的投降。因為西德人是被迫接受統一的,所以他們想到統一時就鬱悶不樂,也從未為統一慶祝過。這種西德人統一時的心境對瞭解德國統一真相關鍵地重要,卻鮮為人知。

 

因為西德人民接受統一的條件是不加稅,所以以不加稅為政見的基督教民主黨聯盟在統一不久之後的大選中獲勝。但基民黨聯盟選畢隨即打破此一承諾。前西德人民怒不可止,於是在隨後陸續而至的黑森州、萊茵法茲州與漢堡直轄市的地方選舉中基民黨聯盟慘敗。在前西德區的十一州市中目前只保有兩州的執政權,創西德建國以來在西德區地方政府執政的最低記錄。

 

統一之後前東德區的各項經濟指標持續下降。今年八月份前東德區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十二點一(前西德區則為百分之五點六),而且還有更多的所謂半工(Kurzarbeiter)之隱藏性失業人口。前東德區人民對此現狀雖極其失望,但對未來仍具有信心。一般預測自明年中起前東德區將有百分之十的經濟成長率。不過即使達不到此成績,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沒有人能比德國人把這事做得更好。

 

後民族國家的時代

由以上對德國統一的敘述中,若我們以為西德人對統一的態度是傲慢、不悅,則失之片面。因為西德人的思想、觀點和我們是不同的,他們並不是從「民族國家」的觀點去看問題。所以,們的態度並非刻薄而是淡薄。這種對「統一」淡泊的態度又是來自他們對「民族國家」的態度而來。

 

要瞭解西德人的這種心理,必先對德國統一前西歐的景象有所認識。德國統一前的西歐正卯盡全力為一九九三年元旦開始的「單一市場」做準備。這是西歐各國自一九五二年簽訂《羅馬公約》時所提之「歐洲整合」的理想,在歷經一九五八年以來的「歐洲共同市場」與一九六七年以來的「歐洲共同體」階段後,此理想之更進一步的實現。由於這四十年來的努力,歐洲已發展出了一個「歐洲一體」的意識,並期望建立成「歐洲邦聯(The United States of Europe」;這意味拋棄十九世紀以來狹隘的「民族國家」思想,逐漸放棄國家「主權」,走向「後民族國家(Post-nationalstaat」或「後民族主義(Post-nationalismus」時代。

 

統一前西德是這個歐洲整合運動的主要推動者。因此即使主張統一最力的西德保守派總理柯爾在統一過程中也再三強調:「德國統一」與「歐洲整合」不分主次,相輔相成,齊頭並進。因此德國統一的意義並不是東德加入西德再組「民族國家」,而是東德加入十二國組成的「歐洲共同體」,組成「後民族國家時代」的文明社會。

 

民族主義為道德病態

西德人拋棄「民族國家」、「民族主義」觀念是有深厚之理論基礎的。他們深知「民族國家」的組成並非理所當然,在歷史上它也是在法國大革命以後才出現的。其意識形態在德國由赫德和費希特作成,其民族國家的建構則由俾斯麥完成,此民族主義發展到最高峰,就是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侵略其他的民族國家和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滅族行動。考察這斑斑血跡之民族國家的歷史,他們發現在民族、國家、族國、國族或民族國家的概念中,只有共同的血緣、種族、語言、文化和風俗,卻沒有任何道德的成素。他們更考察出將民族精神、愛國心與道德搭上關係乃後天有意誤導或錯誤教育所致,非人之本性亦非道德。心理學大師弗洛姆便稱民族主義、民族國家思想為道德上的精神錯亂(moral insanity,或譯為道德病態、道德上的精神不正常)。

 

德國統一使西德國內再度掀起批判和警告民族主義的熱潮。以最近德國國會議員兼著名政論家Dr. Peter Glotz的研究為例,在其新書《民族主義的歧路(Der Irrweg des Nationalstaats》中他引述一位美國人類學家的定義「民族主義乃是一種意識型態的義務感,認為應該謀求一民族之統一、自立和利益。」它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思想牢結,原本非道德。至於他本人的主張則更為清楚,他說:「民族Nation,或族國、國家)乃是一群因誤會而結合的人,他們因誤認起源為本又共同排斥鄰人,而結合為一。」其實早在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政治學史上重要人物艾克登爵士(Lord John Acton)已有預言:「民族主義原則(Nationalitätenprinzip)乃是開歷史倒車。」可惜隨後到英國研究的孫中山先生未能瞭解此道理。

 

「後民族國家時代」在歐洲主要實現於「歐洲共同體」和一九七五年以來的「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今年九月中這個由歐洲三十八國組成之全歐洲最重要的組織在莫斯科開會。大會常任主席的德國外長根舍在大會上主張,當某會員國嚴重地損害到「人權」、「人民自決權」或「民主制度」時,得干涉、制裁之。因為他認為此類事件已非該國「國家內政」,而是屬於此會議所有簽署會員國共同之內政。

 

一民族必一國乎?

總之,俗稱之德國統一,其正式名稱應為東德加入西德,而在實際上則是東德向西德投降。當我們研究此真象背後的思想時,發現到德國人已拋棄「民族國家」的思想,進入「後民族國家時代」了。生活在這個新時代文明社會中,他們是以平常心看待國家、民族問題的,統不統一對他們而言沒什麼差異,因為他們不懂:「為什麼一個民族一定要建立成一個國家?」

 

統一道德問題乎?

他們所以對這個意識形態(思想牢結)的問題不懂,是因為他們更具有道德。因此若我們對上面這個問題再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到一個根本的問題:「統一是道德問題嗎?」若否,為何一定要統一呢?

…………

…………

如果有人弄不懂這問題,分不出道德與意識牢結之別,我們還可以幫助他,再問他:「是救孺子之將入於井更道德呢?抑『統一於一國之下』更道德呢?

(原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