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一帶一路」抄襲麥金德的「世界島」地緣政治學;「絲路」在歷史上並沒有名氣;「一帶一路」關係到世界的民主與獨裁之爭》

習近平與中共「一帶一路」的霸權企圖並不新。其中「一帶」是把亞洲和歐洲做更緊密的連結。台灣曾出版過一本翻譯書《改變歷史的書》(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在書中圖書館學家 Robert B. Downs 共選了十六本書,其中十本是社會科學方面的,其中包括兩本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的書,一本是馬漢的《海權論》,另一本是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的《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所以,馬漢與麥金德在台灣有些知名度。麥金德於 1902 年在該文中提出歐亞大陸為「世界島」 (Heartland Theory,或「大陸中心說」)的理論,他認為歐亞大陸是世界地理的心臟地帶或具樞紐地位,主宰「世界島」的國家將主宰世界;此理論同時把英美排除到次要的邊陲地位。麥金德曾提到德國與俄國兩國最具主宰「世界島」的潛力;他又說當密集的鐵路網覆蓋「世界島」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證諸後來的歷史,二戰時的德國與冷戰時的俄國似符合此狀況,但這可有許多其他的解釋。此理論也錯誤,因為二戰的德國反而被邊陲之外的美國打倒。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已被淡忘,現在再被習近平的幕僚拾起重新包裝為「一帶一路」。麥金德建鐵路的構想倒是首次有具體的計劃。「一帶一路」被批評之處甚多,個人在此只談「一帶一路」的「一路」也和馬漢的《海權論》有關;總之,「一帶一路」的構想不論優劣,它並不是全新的。

此外,習近平明言「一帶」的提法是延續歷史上的「絲路」。「絲路」一詞最早是一位德國人提出的。個人曾研究此概念,發現除了在德國與華人世界外,它鮮為人知。英美不接受此概念,猜測是因為它過度簡化這些商路及以中國為中心,畢竟中國在歷史上不是貿易大國,絲綢也非此商路的重要商品。反而是「香料之路」(Spice trade routes的名氣比較大,甚至地理大發現也是歐洲人想要從海上尋找新的通路從印度取得香料。現在看維基百科中文版「絲路」條,未提及此「絲路」一詞本不具國際知名度事,個人也是專門研究才知,習近平的幕僚可能也未必知道,至於維基英文版 “silk road” 一條也未提及它原來知名度低的事,個人認為應補上。總之,根據個人知識「絲路」本不具國際知名度,中國要為它打知名度。

習近平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有多重目的,一般說到中國的霸權野心即止,這是講利益。個人認為在國際政治上,普世價值和國家利益同樣重要。德國前副總理、前外長、前第二大黨社民黨主席 Sigmar Gabriel 二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是要建立一個替代西方自由、民主與人權的體系,因此,它涉及民主與獨裁的制度之爭。在一個以安全為主題的會議上他談價值,值得欽佩。與國家利益相較普世價值才是歷史發展的方向。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6 Sep 2018

在本文原網址可見更多內容 : http://twhkthinktank.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16.html

下為 Sigmar Gabriel 這條新聞:
中國推一帶一路 德外長:民主與獨裁之爭
〔自由時報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8-02-19

聚焦全球安全議題的第五十四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十六日在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揭幕。德國外交部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十七日在演說中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是要建立一個全面替代體系,讓中國在世界上留下印記,但這體系不同於西方是以自由、民主與人權為價值觀,自由世界的秩序正在崩解,民主與獨裁的制度之爭再度浮上檯面,西方國家應提出對策。

嘉布瑞爾籲歐洲團結
嘉布瑞爾批評,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學習美國的民主制度、多元文化、自由貿易理念,但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已難以辨識,「不知道該相信實際上的行動、說的話,還是推特」,德國為此感到不安;而中國是目前唯一擁有、且堅定實現全球性地緣政治目標的國家,世界權力將隨中國崛起而改變。面對中國的銀彈攻勢,他呼籲歐洲必須以內部凝聚、發展共同外交利益、尋求共利工具等方式團結一致。他也希望美國支持歐盟,美歐若不合作,將被中國和俄羅斯的「棒子和紅蘿蔔」策略所分化。

中國獨立學者章立凡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也指出,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外交政策採取擴張態勢,企圖成為世界領袖、全球化領導者,此乃毛澤東時代「輸出革命」的翻版,只不過是將輸出革命變成輸出資本,將中共的價值觀打包在中國文化裡一起輸出;透過「一帶一路」控制許多國家的經濟資源,將國內通膨和經濟問題向外轉移,讓全世界來承擔,西方的價值觀和民主制度未來都可能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或衝擊。

學者:中國輸出「革命」
本屆MSC的焦點集中於全球軍備、中東危機、北韓核武等議題,中國的「一帶一路」、美國閉關自守、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野心等也都受到高度關注。MSC主席伊辛格也警告,中國近年大舉投資東歐,歐洲面臨被分化的危險,歐洲若不團結恐將遭中國忽視和分化。此外,美國和俄羅斯的不信任程度已「不能再糟」,開戰風險乃冷戰結束以來最高,雙方在敘利亞和北韓問題上誤判的可能性大增。

出席本屆會議者包括英國首相梅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等國家領袖,以及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北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等政要。

成立於一九六三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議論國際安全政策的年度會議,每年二月召開,每年都有來自逾七十個國家近五百名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首腦、部長級高官、國會議員及武裝部隊公民團體的高層代表參加,成為國際安全政策決策者交換意見的最重要論壇。

上則新聞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77752

上為本文截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