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台獨四論之二 : 客觀條件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更進一步,配合美國顛覆中國。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面對中國,台灣無法保護自己,。

個人一向不認為支持台灣獨立符合美國最大的利益,因為為了台灣與中國成為百年世仇及把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讓給歐日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最大的利益可能是台灣能促進中共垮台及引導中國未來發展的角色;如果台灣獨立了就比較難勝任這些角色。不過這是美國的最大利益,未必是台灣最大的利益。

台灣人要思考長期處於擁有高度安全實質獨立但不能法理獨立狀況的可能性。政治是無限可能性的藝術,個人認為不要陷入國家與非國家的二選一迷思。個人在國際政治理論上甚至反對國家主義,認為國家這個制度未來將會消失,歐盟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台灣如果自己主動宣佈法理獨立,個人認為即使川普會反對,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優先。台灣法理獨立最佳的機會其實是中共進行武力統一台灣時,這時美國會介入,在這種情況下武統多半失敗,這時中國人比較不會怪罪美國。台灣最高策是誘導中國武統,但操作太困難,必有損失,甚至可能失敗。

總之,台灣比較實在的政策,個人認為是持續增強實質掌握台灣作為獨立國家的能力,看有沒有法理獨立的機會;如果沒有,就是繼續多撈些經濟上的好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31 October 2018


今日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 Brent Christensen (酈英傑)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這個「首次」在AIT新聞稿上也被重點標示,這表示強調這有定調地位。看FBAIT網頁,酈英傑處長提出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不看內容我們就可大部分猜到,再看其內容: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個人認為重點是把「安全方面的合作」放到第一位,這顯示台美現在不是一般國家關係,也不是平時關係,而是比較有安全、國防顧慮的時代。這點要和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話比對,個人認為他未講出的是,台灣處在民主世界對抗最大專制國家的最前線,以及台灣作為中國發展的範本。Brent Christensen 數次提及《台灣關係法》,以及強調美國一向按此法行事。這讓個人想到《舊金山和約》,這大概是美國官方從不提的。此外,他又講「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We are opposed to unilateral attempt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這句話在「維持現狀」的台灣現在政府是超級敏感的詞彙。如果AIT處長不講,可能美國有所暗示,但他把這話講出,台灣人就要聽進去與多想一想。

台灣必須配合美國的戰略。

自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來,美國把台灣視為一個政治實體,稱之為Taiwan,立下《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並協助台灣維持「兩張名片」 的蹺蹺板現狀;當台獨工作者試圖消滅第二張名片的時候,美國就幫助其對手,所以柯林頓罵李登輝,小布希罵阿扁;當親中親統者冒頭時,美國就加碼台獨工作方。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118/38182999/

以下先為AIT新聞稿的短短一句話提示的重點與全文網址: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今天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酈英傑處長表示,他在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即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
處長致詞稿全文請見:https://goo.gl/u2ExFc
At his first press conference held today, AIT Director Brent Christensen outlined four areas of cooperation he hopes to promote during his tenure as AIT Director, 《四個增進》:Promote U.S.-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U.S.-Taiwan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Promote Taiwan’s role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people-to-people ties.
Read the full text of Director Christensen’s remarks: https://goo.gl/yHwMaH

以下再看自由時報的相關簡短新聞,個人認為標題下得不好:
AIT處長酈英傑: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對抗脅迫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2018-10-31 12:23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今天召開駐台第一次記者會,宣示在台首要工作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引「台灣關係法」強調,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的自我防衛來對抗脅迫,此政策在過去7屆美國政府皆一致。

酈英傑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

酈英傑於今年8月到任,是其外交生涯中第三度派駐台灣,今天於AIT美國中心舉行首次記者會,致詞並接受媒體提問。酈英傑說,緣份把他和他的家人一次又一次帶回台灣,他相當高興能回來擔任AIT處長。

酈英傑說,亞洲有崛起大國、成長的經濟體,同時仍有許多歷史宿怨未解,在此之中他讚許台灣是亞太區域正面故事中的重要角色。而在「台灣關係法」將滿40周年之際,美台關係歷史意義非凡,也將展望未來如何持續強化和擴展關係,「立穩根基、共創未來」。酈英傑並引用「台灣關係法」重申,美國對台政策從未改變,「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公報一直是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也指引美國與台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酈英傑引用「台灣關係法」條文說明,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即代表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全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美國也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歡迎台海兩岸努力進行減少衝突、改善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對話。

酈英傑也藉此機會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酈英傑強調,增進安全合作與改善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是攜手並進的,例如最近批准的軍售案。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自我防衛能力 以對抗脅迫,此項政策在過去7屆民主黨、共和黨政府都維持一致。

媒體問及美台是否會於11月在台海進行聯合軍演?對此,酈英傑則說他沒辦法回答細節,應由美國國防部說明。不過他也特別強調,美國的印太戰略明確支持在印太地區應有自由開放的航道,美國會依循這個原則進行相關活動。

除了將強化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也表示,美台強健經濟關係使雙方得以繁榮,進一步改善經濟關係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台灣在數位經濟、能源及基礎建設等領域,能夠扮演重要角色。

酈英傑也將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列入優先事項說,美國一向支持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參與,並大力發聲,因應流行病、跨國恐怖主義與不實訊息傳播等全球問題,實在不能讓對眾人貢獻良多的社會被排除在世界之外。回答台灣被國際刑警組織拒絕與會的相關問題時,酈英傑也說道,前兩週台美才在華盛頓,就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召開雙邊會議討論。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97406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政黨政治在政治制度與選舉制度的關鍵地位》

《政黨政治在政治制度與選舉制度的關鍵地位》

在政治制度上,個人認為內閣制優於總統制,因為黨同伐異所以三權獨立運作相互監督制衡的功能實際上很少發生。真正能達到監督與制衡作用的是政黨鬥爭。政黨如號鬥的狗,政黨政治如數隻好鬥的狗天涯纏鬥,鑽進任何可能隙縫窮追猛打,廣度與深度遠超過三權。基本上,政治制度可能應以政黨政治作為政治的基礎設施,取代舊有的三權分立體制,因為政黨才有源源不斷的政治動力。政黨鬥爭或低水準的政黨政治可避免極權政體剝奪人民權利的政治危險;在優質的政黨政治溫床之上,則可逐漸培養出中立的、專業的、價值的權力,包括三權分立與制衡體制。

在選舉制度上,因為政黨政治優於三權分立,所以選舉應選黨不選人。如何選黨呢?選擇政黨的標準有下列的順序:先看政黨的理念,再看政黨的腐敗程度,最後才看政黨推出的人選。如果政黨嚴重腐敗,則這個黨表裡不一,其理念也變得無意義。人選為何只在第三位?因為適當的人才是否有機會出頭要靠運氣,或有無群眾魅力,但這些與政策的優劣其實無關;如果政黨優質但候選人弱,他當選後可能需與黨內更多人分享權力、集體決策,優質黨內較多沒機會出頭的人才。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3 Oct 2018



上述理論以個人提出的「政治學的第一原理」與「政治學的兩大原理」為基礎。

《政黨政治在政治制度與選舉制度的關鍵地位》

《政黨政治在政治制度與選舉制度的關鍵地位》

在政治制度上,個人認為內閣制優於總統制,因為黨同伐異所以三權獨立運作相互監督制衡的功能實際上很少發生。真正能達到監督與制衡作用的是政黨鬥爭。政黨如號鬥的狗,政黨政治如數隻好鬥的狗天涯纏鬥,鑽進任何可能隙縫窮追猛打,廣度與深度遠超過三權。基本上,政治制度可能應以政黨政治作為政治的基礎設施,取代舊有的三權分立體制,因為政黨才有源源不斷的政治動力。政黨鬥爭或低水準的政黨政治可避免極權政體剝奪人民權利的政治危險;在優質的政黨政治溫床之上,則可逐漸培養出中立的、專業的、價值的權力,包括三權分立與制衡體制。

在選舉制度上,因為政黨政治優於三權分立,所以選舉應選黨不選人。如何選黨呢?選擇政黨的標準有下列的順序:先看政黨的理念,再看政黨的腐敗程度,最後才看政黨推出的人選。如果政黨嚴重腐敗,則這個黨表裡不一,其理念也變得無意義。人選為何只在第三位?因為適當的人才是否有機會出頭要靠運氣,或有無群眾魅力,但這些與政策的優劣其實無關;如果政黨優質但候選人弱,他當選後可能需與黨內更多人分享權力、集體決策,優質黨內較多沒機會出頭的人才。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3 Oct 2018

上述理論以個人提出的「政治學的第一原理」為基礎。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貨幣最流通的原因

貨幣所以能成為最流通的貨品,因為對於降低我們的生存恐懼與滿足我們無止境的慾望,它能提供最大程度的交換機會。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4 Oct 2018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自文藝復興時代開始人類從內建的動物性運算器解放》

《自文藝復興時代開始人類從內建的動物性運算器解放》

文藝復興開啟了歐洲的理性時代,隨後擴及全人類。理性消極地說是脫離感性,即擺脫人類天生內建的動物性思維模組或動物性運算器,積極地說是人能夠自主地、邏輯地思考,並建立了主體性或自我。對人類動物性思維或人類感性的最佳描述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3 Oct 2018


文藝復興時代之後是啟蒙運動時代(約第十七世紀),這時代出現大科學家牛頓。在這時代個人認為自然科學與哲學相互影響,進而也影響到社會科學。下為維基百科「牛頓」一條內文中關於牛頓對啟蒙時代哲學家影響的英文版與中文(翻譯)版。關於在這階段哲學對自然科學的影響還可研究,也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代。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chose a short history of scientific predecessors – Galileo, Boyle, and Newton principally – as the guides and guarantors of their applications of the singular concept of nature and natural law to every physical and social field of the day. In this respect, the lessons of history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s built upon it could be discarded.

It was Newton's conception of the universe based upon natural and rationally understandable laws that became one of the seeds for Enlightenment ideology. Locke and Voltaire applied concepts of natural law to political systems advocating intrinsic rights; the physiocrats and Adam Smith applied natural conceptions of psychology and self-interest to economic systems; and sociologists criticised the current social order for trying to fit history into natural models of progress. Monboddo and Samuel Clarke resisted elements of Newton's work, but eventually rationalised it to conform with their strong religious views of nature.

啟蒙運動的哲學家

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們選擇了科學先驅的一小段歷史——主要是伽利略、波義耳和牛頓——作為他們將自然和自然法則的單獨概念應用於當時每處物理和社會領域的指南和保證。在此方面,歷史的啟示與建構於其上的社會結構不容廢棄。

牛頓基於自然和可理性認知法則的宇宙觀,促成了啟蒙運動意識形態的萌芽。洛克和伏爾泰將自然法則的概念應用於政治系統中,以提倡固有的權利;重農主義者和亞當·史密斯將心理學和利己主義的自然概念應用於經濟系統中;而社會學家則批評當時的社會秩序,以試圖讓歷史融入進步的自然模型裡。蒙博多和塞繆爾·克拉克一開始抵制牛頓的觀點,但後來他們重新解讀了牛頓的想法,使之與自己的宗教觀念相融合。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2009/10/01中國建國六十週年 個人在五千人面前高舉「拒統」;個人登上「時代雜誌」的照片》

2009/10/01 中共盛大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建國六十週年,也是國際媒體關注焦點。當時民進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與立院選舉雙雙大敗,綠營還陷在痛苦、焦慮中,還未能重新集結。十一當天綠營只有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有一個宣傳新疆反共人士熱比婭的電影會與前主席謝長廷受邀的講話。當天到場約五千人,個人在這約五千人面前突然站起高舉大幅「拒統」看板。當日個人不知有國際媒體在場,當場被國際媒體拍攝報導到全世界。

在當時台灣政治的光譜一般的講法是「統vs獨」對峙的局面。2009年大概在七月個人提出「拒統」文宣。這是一種結盟策略。在「統vs獨」對峙的戰局中,獨派的「最佳結盟策略」是結合非統非獨或非藍非綠的中間選民,一起團結在「拒統「反統」的陣營,或說把「統vs獨」轉為「統vs拒統」陣勢
所以,「拒統出自「統vs獨」的脈絡與大環境。「統vs獨」。按統戰理論,聯合(現階段的)次要敵人打擊(現階段的)主要敵人,中間選民雖未必是敵人,但他們不是獨派現階段的問題,需要他們得幫助一起對抗統派。在2009年「統vs獨」對峙的局勢中,「拒統」是當時獨派的最佳聯盟策略,在選戰時也能為獨派贏得最多選票,或如後來有一次蔡英文的幕僚鄭麗君對我說的話:「拒統是台灣最大公約數」。

個人認為「拒統」是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時代馬英九擔任總統兩黨鬥爭時代,綠營的或獨派的或本土派的「主力部隊」。在這主力部隊之內有民進黨、親綠媒體、親綠社團、民主的各類公民團體、中立的民主人士等。遺憾,雖然他們實際執行的大戰略「拒統」,但他們未講出,如講出,會更有力。

當個人創作「拒統」文宣時常被一些自稱「深綠」的人嘲笑說主張台獨不徹底。個人很清楚,在綠營內主張「深綠」就可自認獨派內的老大,但個人選「淡綠」,就淪為許多人眼中的獨派小弟。以深綠台獨為名的社團有100多個,個人這種則無人搶。其實這是最有效的戰略,民進黨亦走此路線。「拒統」現階段戰略,不是目標。「拒統」本設計為階段性的,但長期以來顯示「兩岸國家級戰略PK: 拒統vs反獨」。

個人甚至認為在獨派或綠營或本土派或民進黨歷史上最成功的兩個戰略民進黨成立之前自稱黨外」,與政黨實力在伯仲之間段,或政黨輪替階段的「拒統

個人自 2009 年起專一地、持續地宣傳「拒統」,上主流媒體可能近百次,也排擠掉相似詞「反統」,甚至「反一中」等。甚至中國常批評台灣是「以武拒統」,這可能認為「拒統」是台灣最常使用的幾個相似詞中最常使用的一個。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方照片為 2009/10/1 中國建國 60 週年,大安公園內舉辦批評中共集會時,個人在數千名觀眾前高舉「拒統」標語的畫面。照片是 Takayuki 先生拍攝的,個人在此感謝,才有這張記錄。

 上面這張也是中國國慶日個人在台北數千名觀眾前高舉「拒統」標語的畫面。


當日中國60週年國慶世界各大通訊社都到場,個人不知,結過他們拍攝了一些與「拒統」相關的照片,發送到國際。其中美聯社編了一個「中國建國60週年國慶圖輯」計40張,其中大約35張是中國的慶祝活動,例如閱兵,中國以外的就只有個人的「拒統」照片。但這些的原網址後來以找不到。
上方可見是 AFP(法新社) 相關企業 Getty Images 的照片,分別有「拒統」大看板與貼紙上方有「拒統」的照片都可看到透過美聯社與法新社登上國際媒體。
上方是 Getty Images 的原照片,「拒統」大看板。

上為個人製作的「拒馬統」貼紙,這是拒絕馬英九總統的統一政策之意。可見到美聯社的浮水印。




當時H1N1 豬流感(後來才改名為新型流感)在台灣造成災害,個人仿效此製作「H1MA1 馬流感」(MA要合唸以表達對馬英九的厭惡及他對台灣的傷害。照片中個人戴此口罩,上方外國網址顯示這是採用AFP(法新社)的一家媒體。


個人這張戴「H1MA1 馬流感」口罩的照片後來登上「TIME(時代雜誌)

「拒統陣線」召集人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01 Oct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