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 台獨不是分為「深綠」與「淺綠」,而是分為「智慧型的、服務型的台獨」與「單一議題台獨」;評論「華獨」與「台派」二詞 】

獨派不是分為「深綠」與「淺綠」,而是分為「智慧型的、議題多元的、潛水艇前進的、服務型的台獨」與「單一議題台獨」兩類。

「打蛇打七寸」是打蛇最有效的方式,打不到七寸是無效,打超過七寸則反被蛇咬;「智慧型台獨」就是能「打蛇打到七寸位置」的人,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宣傳台獨的人。反之,「單一議題台獨」的人智慧不足、尺寸拿捏不當,他們宣傳台灣獨立,輕則浪費資源、事倍功半,重則引發更大反彈,得不償失。「智慧型台獨」不但宣傳台獨,而且從各方面、在各項議題中爭取民意,以間接壯大台獨勢力;「智慧型台獨」愛台灣,因為愛台獨,他們願意付出,他們付出的一個方式就是「服務人民」,他們傾聽民眾所在意的問題且解決這些問題。「單一議題獨派」在與民眾接觸時,桌子上只有台獨一個議題,他們獨霸議題,他們甚至在議題上的傲慢引人煩感。反之,「智慧型台獨」有耐心,關心民眾所關心的議題,為民眾所關心的議題「服務」。史明是「單一議題」台獨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個人認為陳菊是「智慧型台獨」。史明有比陳菊更「台獨」嗎?有比陳菊對「台獨」的貢獻更大嗎?

遺憾,在獨派中永遠有想有高人一等地位,把「深綠」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人,「深綠」與「淺綠」的分類法也永久存在;因為獨派中永遠有知識較低的人,所以主張「單一議題獨派」、自稱「深綠」的人永遠存在;因為獨派中永遠有爭權奪利的人,所以獨派中也永遠都有「台獨寄生蟲」與「台獨蟑螂」。

數年前在「獨派」一詞之外冒出「台派」一詞。「獨派」就「獨派」,要什麼「台派」?其實「台派」一詞是「台獨寄生蟲」與「台獨蟑螂」為搶奪「深綠」老大位子,「標籤」自己,表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

關於台灣獨立的進程,一向分為「實質獨立」與「法理獨立」兩階段,陳哲也有一個較完整之「台獨階段論」的說法。這兩階段論主張,當時機成熟時,現階段的「實質獨立」就進入「法理獨立」階段,進行制憲、正名,宣佈「獨立建國」。一年多前冒出「華獨」一詞,其實「華獨」與「台獨」的區別只是傳統兩階段之內的枝節,意義不大。「華獨」一詞與之前的「台派」一詞有同樣的問題,就是有些自稱「台獨」的人包藏禍心,把主張「現階段」是「台灣實質獨立」的人都打為「華獨」,都打為只主張中華民國獨立。這些自稱「台獨」的人就是「台獨寄生蟲」與「台獨蟑螂」。要知哪些人是「台獨寄生蟲」與「台獨蟑螂」很簡單,就是那些抹黑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為「華獨」的人與團體,例如蔡丁貴與自由台灣黨


「台獨論述與策略研究所」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 對民進黨不能讓交通委員會一席給黃國昌委員 個人感到失望 】

2014 的太陽花運動之前有幾個重要的社會運動促成藍綠版塊移動,其中之一個是「反媒體壟斷運動」。2012 旺中併中嘉案是件非常危險的事,個人對當時出來抗議領導「反媒體壟斷運動」並造成風潮的團體與個人非常敬佩,其中一位是黃國昌。黃後來也是「反媒體壟斷法」民間版的起草人。這次黃國昌在立法院抽到財政委員會,他呼籲,在交通委員會已有 10 席的民進黨團讓出1席與他交換。為了委員會內的政黨平衡,為了大黨尊重小黨,民進黨也應多禮讓小黨。柯建銘總召回答不可能。個人認為民進黨黨團的民主風度不符合人民期待。

民進黨不分區委員前八名都是近幾年在相關領域抗爭有貢獻的人,民進黨其他委員禮讓他們,使他們這次能優先進入其擅長的領域。民進黨委員可以為了台灣,放棄論資排輩、放棄比蠻力,非常好。個人認為同理也可推及友黨。黃國昌委員在媒體方面有貢獻,且民進黨在交通委員會有十席,時代力量一席也沒有,個人認為應該禮讓一席。還有,時代力量有三席希望換委員會,民進黨允諾一席,應不算過份。尤其在交通委員會有的縣市還同時有幾席,且同樣是新科立委,但民進黨卻不能協調讓出一席給小黨,這一點個人不能理解。還是民進黨怕黃國昌在交通委員會鋒芒太露,把民進黨的九位委員都比下去了?個人對民進黨黨團感到失望。

陳哲 CLM


上圖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第九屆第一會期委員會名單」

下為一則相關新聞:
實現反媒體壟斷理想 黃國昌盼民進黨禮讓交委會席次
民報 記者林冠妙/台北報導 2016-02-23 12:09

立法院昨天進行委員會抽籤,但時代力量立委並沒有如願抽到希望參加的委員會,黨團總召徐永明今(23)日表示,民進黨在交通和內政委員會各有10席及9,但民進黨並沒有將反媒體壟斷法列為優先法案,且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內容也有相當的差距,希望能爭取到這二個委員會的席次;黃國昌也呼籲民進黨,在交通委員會讓出一個席次,讓他實現反媒體壟斷的理想,他將非常感激。

不過黃國昌應該是「事與願違」了。民進黨團稍晚表示,委員會名單已經送出,無法更換。黃國昌晚間則在臉書po文:「確認民進黨黨團無法與我們交換委員會的分配。雖然覺得有點失望,但真的沒有關係。反媒體壟斷法一樣照推;而財政委員會也有很多能作而且該作的事情,從租稅改革到賦稅人權,都是十分重要的政策議題。我會加油,也請大家拭目以待!」

時代力量今天早上召開「進擊的新國會」黨團記者會。徐永明表示,黃國昌長期關心反媒體壟斷,「當然不只是因為他是戰神」,黃在立委還沒上任就開始去NCC排隊,要進公聽會去聽中嘉案,此案的發展,黃國昌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且時代力量下階段將提出反媒體壟斷法,從黨團的立場、整體戰力的考量,他在昨天第一時間就和柯建銘通電話,希望能爭取交通及內政委員會。

徐永明指出,接下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絕對是重頭戲,而時代力量和民進黨版本有很重要的差距,所以希望能在內政委員會有席次發出聲音。民進黨目前在經濟、交通和衛環委員會可能掌握所有召委,身為黨團總召,他呼籲民進黨能共同推動台灣下一階段的改革,政黨間的競合對台灣的改革有相當大的幫助。

黃國昌說,民進黨在交通委員會已有相當多位委員,若能讓出一席,讓小黨更有發揮的空間,實現反媒體壟斷專法的理想;特別是他從 2012 年起持續參與此運動,民間版的反媒體壟斷專法也是由他主筆,希望民進黨的朋友們能在交通委員會讓出一個席次,他會非常感激。

黃國昌強調,行政院 NCC 在這個會期提交的反媒體壟斷法版本,和 2012 年提出的內容一模一樣,一個字都沒有改,而政院版的法案在交通委員會審查時,幾乎被全盤否決。他批評行政院毫無反省,無視在交委會全軍覆沒的事實,又在新國會重提,他感到非常遺憾,民間版本必須在委員會中正面迎戰。

林昶佐補充,他的首選是教育文化委員會,但其他的優先選擇也包括外交委員會,所以昨天抽到外交委員會時,並沒有如媒體所言「臉都綠了」。他第一時間想的是,時代力量關心的許多優先法案的相關委員會沒有抽到,尤其是內政委員會,思考的是後續運作的可能性。

林昶佐說,過去他在國際特赦組織及其他國際交流活動,對國際事務也有很多想法,但畢竟不是他的第一選擇,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能在可以實踐自己關注事項的委員會。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耶穌死而復活不能證明 比較可能是巫師神棍之間環境創作的謊言】

【耶穌死而復活不能證明 比較可能是巫師神棍之間環境創作的謊言】

在台灣開個廟堂和開個柑仔店一樣都是做生意。只要有人信,就永遠有提供謊言的神棍。神用來欺騙,如果成功,效果是巨大的,因此掌權的人知道宗教對穩固與擴大權力是很有用。

自古神棍、巫師之間競爭激烈,擅長製造神話的就生意興隆。古羅馬時代神棍、巫師的狀況,基本上和台灣目前神棍狀況差不多。紀元前羅馬時代的哲學家盧克萊修 (Lucretius, 94BC-49BC) 放眼當時的宗教狀況已說,什麼宗教對愚蠢的人都是莊嚴偉大的,但是對哲學家而言卻是荒誕無知。盧克萊修死後耶穌基督才出生,巫師神棍的環境未變。

基督宗教的神棍先製造出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謊言,其他神棍繼續加工把他神聖化。基督宗教就是古代巫師之間競爭環境下創作的謊言。猶太教與回教說,耶穌到埃及學黑魔術,也就是邪惡的巫術,也是個巫師,因此被判死刑。但抓錯了人,被釘上十字架的並不是耶穌,這使他可以欺騙人他的死而復活。當時應該有人知是假的。猶太教與回教如此說,當時應該也有些人知道,但基督宗教在歐洲中古時代專制統治歐洲,設立宗教裁判所迫害異教徒,也必定焚書坑儒,把耶穌為死而復活的書燒了,把相關的人酷刑或殺死。所以,耶穌基督復活之事是不能證實的。耶穌死而復活不能證實,他至多就是個聖人,基督宗教作為一個宗教就垮了。

即使基督宗教有 2000 年的歷史,即使現今有約 10 億信徒,但基督宗教的真相和耶穌基督出生前羅馬盧克萊修所講的並無不同。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2 Feb 2016
20160222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 美國從東南亞與東北亞 加強包圍中國 】

東南亞國家聯盟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 ASEAN),簡稱「東協」或「東盟」,15 16 日開年會,地點竟然是在加州,歐巴馬作東道主,可知東盟已被美國收攏過去。「美國從來沒有這麼重視過東南亞」。

去年二戰結束 70 週年中國大閱兵,朴槿惠是出席最重要的國際領袖,中國似乎分化美日韓成功。而後北韓不時試射導彈,甚至宣稱有氫彈。本週南韓決定,允許美國在中國國家的門口部署美國反導彈防禦系統。此系統的薩德雷達偵測範圍超過 2000 公里,可監控中國。中國認為這終是對付中國,事態嚴重,召見南韓駐中國大使抗議。

台灣看兩岸有些人只看台灣海峽,美國的視野更寬廣,還看到台灣南北的南海、東海,以及更遠的東北亞、東南亞;在地緣政治上美國看整個亞太區的戰略。考慮到台灣安全,以上東盟與南韓消習兩件事「非常重要」,但主流媒體沒有什麼報導。

在「南海」部份,美國。去年 10 8 日在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將派軍艦到中國人造島礁後,個人就發文,就所知個人領先台灣主流媒體。且每數日就發一文,在 10 27 日拉森號驅逐艦開去時,個人已連發 6 文。見網址  http://twhkthinktank.blogspot.tw/2015/10/blog-post_8.html

然後就是今年 1 30 日美艦無視中國的聲索,再經過中建島水域。至於在「東海」部份,美太平洋司令宣佈,任何挑戰釣魚台島的行動,美國將參戰。

從美國最近在東北亞、東海、南海、東南亞的積極行動,可知處於中間的台灣海峽越來越安全。蔡總統的 520 就職演說,可能不會比現在公佈的大陸政策再讓步多少。

下為 BBC 與紐約時報對於美國結盟東南亞與在東北亞部署飛彈的兩則新聞:
美國東盟峰會加州開幕 中國為關鍵議題
BBC中文網 2016 2 15

這是美國和東盟領導人首次在美國舉行峰會,而中國並不是東盟組織的成員國。

據悉,除了美國協助東盟區域整合,區域經濟發展,以及應對跨國挑戰之外,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日益加大的影響力以及南海海域島嶼問題的爭議也將會被列在峰會日程之列。

周一晚間的會議將會集中在經濟方面,而周二則會把會議重點放在地區安全問題上,其中包括南中國海問題以及打擊恐怖主義。

雖然美國的高級官員強調,這次峰會並不是針對中國,但是中國在區域內的影響力自然會是討論的關鍵議題。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使之與多個東盟成員國產生矛盾。中國聲稱在歷史上對南中國海的幾乎全部島嶼擁有主權,並加速在南海建礁活動,將珊瑚礁改建成港口,並且開展機場跑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文萊、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這幾個東盟國家和台灣也聲稱對一些島嶼的擁有權。

而美國不但表達了對中國做法的不滿,也派軍艦在南海巡航,這也讓北京方面感到惱火。

奧巴馬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羅德斯表示,奧巴馬總統將會發表講話,稱在南海問題上的爭執必須要通過和平的方式進行解決。

另外排除中國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問題也將會在兩天的會議中進行探討。

制衡中國?
美國白宮方面表示,東盟經濟生產總和佔世界第七位,最為一個整體,東盟國家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

羅德斯表示,從經濟到海上安全和打擊恐怖,乃至處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等方面,東盟國家都是美國的主要合作伙伴。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希望通過加強與東盟的合作而制衡中國在亞洲的影響擴張。

《經濟學人》發表文章指出,東盟國家現在與美國關係密切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愈發強勢。

中國評論
而中國媒體對於此次美國與東盟的峰會也很多評論,官方的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美國力邀東盟聚會耐人尋味。

文章說,繼去年 11 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吉隆坡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峰會之後,美國在不到 3 個月時間內再次邀請東盟國家領導人集體會晤,顯示出美國對東盟日益高漲的熱情,耐人尋味。

而該文指出,用會議、會晤、峰會等多邊外交形式與一些地區組織「曬親密」是美國慣常使用的外交手法,但並非每次都有成效。

文章提出了幾點,奧巴馬急於炮製外交遺產;會議象徵性大於實質成果;敏感話題難獲東盟集體支持;東盟國家更關注雙邊話題。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峰會將必然被外界看作是對過去七年美國「重返亞洲」或「再平衡」(Pivot)戰略的一次大考,也很可能成為奧巴馬總統任內初步收獲成果的機會。

美國主辦峰會,拉攏東盟與中國抗衡
紐約時報中文網 JOE COCHRANE 2016214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一將在加利福尼亞舉行美國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的首次峰會,會議的一個隱含目標牽涉到一個並不出席會議的國家:中國。

自從奧巴馬政府於2011年開始將關注重點「轉向亞洲」以來,美國一直在東南亞與中國直接競爭經濟實力,以及常常伴隨這種實力的政治影響力和安全部署。

「也許有一個比『冷戰』更好的說法,但那裡有很多經濟競爭,」通用電氣的退休高管斯圖爾特·迪恩 (Stuart Dean) 說,他曾在東南亞工作了 24 年。「就好像是一個商業的奧運會。」

似乎是為了強調這次峰會的潛在目標,會議將在加利福尼亞州蘭喬米拉奇 (Rancho Mirage) 的「陽光之鄉」(Sunnylands) 莊園舉行,三年前,奧巴馬曾在那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奧巴馬將在與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 10 個成員國領導人的會議上進行交流,這些東盟領導人代表着一個擁有 6.2 億人口、約 2.4 萬億美元的聯合經濟體,其經濟規模在亞洲僅次於中國和日本,位於第三位。

東盟國家的地理位置橫跨世界上最繁忙、最重要的戰略運輸航道,該地區是美國政府注意力向亞洲調整的重要部分。

雖然這些領導人肯定會討論區域安全問題,包括南中國海的主權爭端朝鮮的核計劃,以及反恐,但是,他們也將花相同的時間討論經濟問題,包括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旨在促進進一步發展和融合的政策,以及找到通過創新和創業來鼓勵更多貿易和投資的途徑。

美國官員周三在華盛頓向記者吹風時沒有提供更多的細節,稱此次會議不會按照嚴格的腳本進行。

「這次會議沒有一個經過辛苦談判、按照羅馬數字嚴格排列出來的議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R·羅素 (Daniel R. Russel) 說。「這是一次領導人之間的自由討論。」

雖然官員表示這不是一次「反對中國」的聚會,但分析人士認為,華盛頓顯然試圖通過投資來對東南亞施加其領導力。

「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已經損害了其和平崛起的自我描述,增長了人們對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意圖的新懷疑,」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斯考克羅夫特集團 (Scowcroft Group) 合伙人兼中國問題專家凱文·G·尼勒爾 (Kevin G. Nealer) 說。「美國在該地區與其關係最糟國家的關係,也要比中國在該地區的最好關係更健康、更有效,美國對該地區的深層和穩定投資,已經在東盟創造了合作的習慣和共同的目標,而這單靠貿易是做不到的。」

2009 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據東盟的貿易數據,雙向貿易額在 2014 年已超過3660億美元。美國去年與東盟的貿易額位居第四,在歐盟和日本之後。去年,東南亞也是美國的第四大出口市場。

但是,美國的戰略一直集中在直接投資上,美國在這方面遠遠領先於中國。據東盟的數據,美國公司在20122014年間對東南亞的投資達323億美元,而同一時期的中國投資是 213 億美元。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稱,從2000年到2014年,美國在東南亞的投資達2260億美元,超過美國在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投資總額。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的目標是,在保持其投資主導地位的同時,爭取在貿易上領先,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是這一努力的主要手段。東盟的10個成員國中已有四個加入了該協議,另外三個成員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或已宣布打算加入,或表示正在考慮加入。

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C·費爾德曼 (Alexander C. Feldman) 表示,峰會標誌着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戰略的頂點,而該戰略在奧巴馬就任總統的第一周就開始了。

2009年初,希拉里·克林頓擔任國務卿後的第一次出國訪問去的就是印度尼西亞,印尼是G20成員,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東盟的非正式領袖。

「我認為,奧巴馬政府的戰略是長期性的,該戰略體現了對亞洲的整體考慮,認識到東盟是亞洲的一個關鍵部分,而這往往沒有得到以前歷屆政府的足夠重視,」費爾德曼說。「自從奧巴馬組閣的第一天起,他們就在重視這個地區,他們認識到那裡才是爭奪亞洲未來的真正戰場。」

該地區與中國的貿易歷來強勁。東南亞一直是中國獲得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巨大來源,為滿足中國的經濟引擎以及不斷增長的消費階層的胃口,東南亞向中國提供各種商品,比如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礦產和棕櫚油,還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電子元件,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默里·希伯特(Murray Hiebert)說。

「中國也是為該地區提供大量援助的國家,特別是在基礎設施項目上,而美國公司在這方面的競爭上面臨困難,因為東南亞各國政府沒有多少能讓美國銀行願意投資的有利可圖的項目,」他說。

儘管如此,中國作為貿易夥伴的可靠性也正在減弱。雖然東盟2014年的出口總額中有近12%賣給了中國,在東盟所有出口國中占最高的比例,但隨着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東盟去年對中國的出口額開始下滑,預計今年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額將進一步降低。

經濟學家認為,東盟地區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將會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痛苦。印尼存款保險公司雅加達專員、經濟學家蒂斯特莉·達瑪艷蒂 (Destry Damayanti) 說,「印尼對中國經濟的敏感度非常大,東盟也一樣。」

美國是否能從中國的經濟衰退中獲利,從而增加其在該地區的貿易,仍有待觀察。

但美國在直接投資上的優勢可能為其帶來更大的長期利益,退休的通用電氣高管迪恩說。

「我們的業務進展和最大的交易都是由投資驅動的,」他說。「投資保證了我們的長期存在,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使我們在每個我們投資的國家成為一家當地公司。」

「貿易是短期行為,能比投資更快地消失,由於靠近東盟,中國在貿易上將永遠具有競爭優勢。」
翻譯:Cindy Hao

美國反導防禦系統令中韓關係生變
紐約時報中文網 JANE PERLEZ 2016214

北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 2014 年訪問美國的堅定盟友韓國,當時看來彷彿將開始一段很有前景的交往。

當時招待了習近平的韓國總統朴槿惠 (Park Geun-hye),去年來到北京參加重要的閱兵式,以此作為回報。美國的其他盟友紛紛拒絕參加該活動,習近平或許認為,這一姿態會使她遠離美國。

而朴槿惠則希望,她在北京的新朋友——朝鮮的頭號經濟夥伴——會壓制朝鮮領導人金正恩 (Kim Jong-un) 不斷尋求掌握核武器的行動。

本周,中國和韓國友好新時代的前景似乎在崩塌。在中國的協約盟友朝鮮明顯為了測試彈道導彈技術而發射火箭後,韓國接受了中國一直試圖阻止的事情:在中國家門口部署美國反導彈防禦系統

相比不顧中國反對發射了火箭的金正恩,中國現在似乎對韓國更憤怒。

韓國政府表示,將就美國的系統部署問題與奧巴馬政府進行交談,五角大樓表示,將儘可能快地部署這套由美國買單的設施。 

韓國分析人士表示,在習近平採取示好態度將近兩年之後,中國對朝鮮近來核試驗的反應比朴槿惠預料的還要溫和,為此韓國採取了上述行動。

這些分析人士表示,末段高空區域防禦 (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 系統,簡稱「薩德」(Thaad) 系統將會為韓國及將近三萬名美國駐守士兵提供保護,防禦朝鮮日益加強的核威脅,其效力優於首爾目前尚不完善的導彈防禦系統。

韓國水原亞洲大學 (Ajou University) 中國政策研究所 (China Policy Institute) 所長金向圭 (Kim Heung-kyu) 說,「朴槿惠總統急需習近平的幫助,而習近平在朝鮮問題上的不作為及沉默態度令她感到非常失望。」他還表示,朴槿惠匆忙接受美國防禦系統的舉動令習近平在國內陷入尷尬境地。

「習近平與朴槿惠建立朋友關係的舉措不像他希望的那樣順利,」他說。「她對習近平控制金正恩的努力肯定感到非常失望。」

在朝鮮於周日發射火箭後,中國表示「遺憾」,並在聯合國強烈反對實施大規模新制裁的提議。

相比之下,中國對韓國允許部署該導彈防禦系統的決定「深表關切」。中國警告稱「一國在謀求自身安全時,不能損害別國安全利益」,明顯是在暗示該系統旨在鞏固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聯盟,而不是提供針對朝鮮的防禦。

為了顯示慍怒,中國外交部召見了韓國駐華大使金章洙 (Kim Jang-soo),抗議首爾方面與華盛頓之間就導彈防禦系統開展的談判。為了顯示公平,中國也因為火箭發射而召見了朝鮮駐華大使池在龍 (Ji Jae-ryong)

對於美國導彈系統很快就能部署到本國過境周邊的可能性,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楚樹龍表示,中國之所以感到憤怒,主要源於兩種理由。

其一,中國政府中,有許多人都不認為朝鮮會動用其核武器,楚樹龍表示。其二,北京方面廣泛認為部署薩德導彈系統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美國在東北亞的軍事地位,而中國官員擔憂其最終目的是遏制中國。

「朝鮮是一個惡劣的政權,是的,所有人都認同這一點,」楚樹龍表示。「但朝鮮會使用武器嗎?可能不會。這些武器並沒有被視為迫近的威脅。」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小詹姆斯·R·克拉珀 (James R. Clapper Jr.) 周二在國會作證時,做出了與此反差極大的判斷。他表示,在華盛頓看來,核武器和核擴散相關威脅最嚴峻的國家中,朝鮮位居首位。

克拉珀表示,比朝鮮的核武器更讓中國擔憂的是,薩德導彈防禦系統會把存在嚴重分歧的兩個美國盟友——韓國和日本——更緊密地納入美國的保護傘之下

「薩德會將韓國和日本更緊密地拉進美國的防禦系統,構成一個更加針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集團,」他表示。

為應對朝鮮的導彈試射,韓國和日本都分別採取了報復行動。周三,韓國表示,將關閉一座與朝鮮共同經營的工業園區,而日本則針對朝鮮的匯兌轉賬採取了更嚴厲的制裁。但加快部署薩德系統似乎是最嚴重的回應。

中國專家表示,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範圍能夠達到中國,進而威脅中國的導彈威懾系統。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沈丁立表示,「中國擔憂,薩德雷達的偵測範圍超過 2000 公里,這會突破中國邊境。」沈丁立也是一位物理學家。

美國專家表示,有批評認為美國因為朝鮮的核威脅而針對中國增強防禦,這種說法是多慮了。

哈德森研究所 (Hudson Institute) 高級研究員理乍得·魏茨 (Richard Weitz) 寫道,「儘管薩德系統有很好的雷達,但美國一直在用其強大的情報、監控和偵查實力來不斷地監控中國。」他又說,薩德系統的功能並沒有對這些實力提供補充。

隨着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總體上變得更加緊張,韓國決定與華盛頓的保護者站在一邊。這不僅涉及朝鮮問題上的分歧,還突顯了與南海相關的利益競爭。

下周,奧巴馬總統會在加州的「陽光之鄉」(Sunnylands)接待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十個成員國的領導人。2013 年,奧巴馬曾在這裡與習近平會面。當時,兩人承諾會共同解決朝核問題。這一次,奧巴馬很可能會要求與會者站在華盛頓這一邊,而不是北京那一邊。不過,這種要求可能會通過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

對中國來說,「部署薩德系統是一個挫折,因為它把韓國納入了美國的地區戰略,」對外關係委員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朝鮮半島研究員斯科特·A·施耐德 (Scott A. Snyder) 表示。「面對這一挫折,中國的反應會不會是在朝鮮問題上減少與美國的合作,能不能因為韓國的決定而對其採取懲罰,這些問題還有待觀察。」
翻譯:許欣、王童鶴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 承認台灣為國家;台灣或/和中華民國都不是國家 】

一月份有英國朋友在英國提出,要求英國政府 “Recognise Taiwan as a country” 的網路請願。這件事情要用英文思考。英文有幾個字都可翻譯成中文的「國家」,但意義各不同。下文作者雲程對此有不錯的說明。與下文中引用之 UK 的回答對比,如果 UK 的答覆是「聯合王國承認(recognises)中國關於台灣屬於中國一省的立場,也承認(recognises)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意義就非常不同。

這使個人想起,美國曾說過「台灣或/和中華民國都不是國家」的話。這是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主管亞洲事務的資深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在 2007 年對於當時阿扁所推動之「入聯」的一次美國立場說明。

Dennis Wilder 當時說: “Membership in the United Nations requires statehood. Taiwan, 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not at this point a st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s that the ROC -- Republic of China -- is an issue undecided, and it has been left undecided, as you know, for many, many years.” 有一位將此翻譯為「入聯需有國家身分,而台灣,也就是/或者說/亦即中華民國,此際在國際社會並非國家。美國政府的立場是the ROC──中華民國──是個未定議題;而各位也曉得,此一議題懸而未定蓋有年矣。」這三句英文值得仔細推敲。下文作者雲程也對台灣與中華民國兩個身份的差異也做了些說明。

下為此文:
自由廣場》台灣被承認 需要與不需要
自由時報 2016-02-07 06:00

雲程

元月間,聯合王國出現要求政府「承認台灣為國家」(Recognise Taiwan as a country)的網路請願。規定是:連署達一萬,聯合王國政府應予以回答;若連署達十萬,則成為國會議題。

聯合王國的回答與其長久的立場一致:「長久以來女王陛下政府的立場是,不承認(recognise)台灣為一個國家(state)。根據一九七二年聯合王國與中國的聯合公報指出:聯合王國知悉(acknowledges)中國關於台灣屬於中國一省的立場,並承認(recognises)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國家承認,不能以中文理解。在英文裡,國家有民族意義 nation)、領土 country)與政治 state)三種意義,只有後者才需要他國的承認,其他就只是自然存在。因此,請願題目以country為標的要求承認,設計得不夠嚴謹。

recognise 
毫無疑問的是法律承認,而acknowledge就較為模糊,既為知悉亦能為承認。一七八三年《巴黎和約》(The Definitive Treaty of Peace),英王以acknowledge讓北美十三領地轉為十三個「自由主權與獨立的國家」(to be free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states)。就該條約的效果而言,acknowledge,有承認之意。

英美兩國在法律用語上,非常嚴謹。聯合王國的正式回覆請願中,既然並列了 recognise 與  acknowledge,後者就不能被解釋為承認,只能是知悉。我們若再併同檢視一九七二年各表意見的《上海公報》的  ac-knowledge 與一九七九年《建交公報》並列  recognize 與  acknowledge,可清楚體會:acknowledge 的確不是承認。它是:你說你的,我有聽到。如此而已。

○○七年八月三十日,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局長  Dennis Wilder 在白宮記者會說,「台灣(或稱為中華民國),在現階段都不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 前者並未取得國格,後者只是政府,皆無法被承認為  state。但台灣是如假包換的領土意義的  country 與民族意義的  nation,這是無需被承認的。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http://hoonting.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