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美中貿易戰的全球市場經濟系統與和平結構深刻原因》

《美中貿易戰的全球市場經濟系統與民主和平理論深刻原因》

美中貿易戰,以及背後的科技戰等。個人20180402FT(英國的金融時報)讀到的一篇,覺得深刻,再找出來。那是劉遠舉先生寫的《中美貿易戰中被忽略的大象:技術轉移與安全聲明》一文,在中國瘋傳後被禁。只談其經濟理論,原來在市場經濟,各國不以國家力量干涉,各國只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譬如日本沒有GPS、荷蘭沒有CPU,美國沒有光刻機、英國沒有手機晶元、加拿大沒有核技術。在這個分工體系,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全部的技術,各國經濟上互相依賴,這使得世界打不起仗,這是和平結構。但中國違反自由經濟原則,在一國之內追求完備的工業體系,而且這又是以國家力量介入併吞他國私有企業的不公平競爭。經濟上不依賴他國不止是經濟貿易上的問題,也對構成的自由市場經濟的其他各國造成安全上威脅。目前世界和平理論中最盛行的是「民主和平理論」,就是在民主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這也符合二戰以後的歷史。上述的全球化市場經濟是此理論的輔助結構。中國的問題在上述市場經濟之外,政治上中國還是個極權專制國家。

陳立民(陳哲)

下為此文
《中美貿易戰中被忽略的大象:技術轉移與安全聲明》
劉遠舉:中國承接了大量的技術轉移,通過非市場的方式,全面逆比較優勢而行,同時保持意識形態的獨特性,這顯然是一份「不安全聲明」。
FT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更新於201842 06:49 FT中文網專欄作家 劉遠舉

美國宣布600億關稅的時候,我正在杭州,一個人晚上無事,去看了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黑豹》。電影講的是,多年以前,一塊隕石掉到了一個原始部落。隕石上的振金金屬,是一種自帶科技的神奇金屬,於是,原始部落的科技得以飛躍,壓倒性的超越了目前地球上的任何國家。但是,原始部落在擁有高科技的同時,仍然是國王統治制度。由此也造成了電影中的一系列衝突。當然,電影的結局總是好人戰勝了壞人。

我們再來把振金故事的設定改變一下,假設振金具有這樣一種性質:學習、使用這種技術的人,都會有飢餓感、會減少十年壽命。那麼,當今哪個國家,承接這種振金技術的效率最高,可以一躍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顯然,這就是低人權優勢。這就是一個北京模式與華盛頓模式的故事。如果這個國家,像電影中那樣,要去拯救世界上的勞苦大眾呢?

講完故事,書歸正傳,還是回到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的第一層意思是貿易,即商品的流動,人的流動,資本的自由流動。這些流動也是技術擴散的過程。

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後,中國製造業尤其是出口相關的製造業快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這一經濟現象的實質是技術擴散與技術承接。出口的實質是參與國際分工,國際分工背後則是技術擴散:FDI、進出口、世界工廠都是技術擴散的結果。

承接技術轉移過程,本質上是市場起作用,但中國的特殊之處則在於強大的政府主導。一般而言,政府主導是低效的,但在承接技術轉移的大背景下,因為承接的是成熟的技術轉移,已經過市場甄別,承接技術一方已經知道高速公路、地鐵、發電廠、水壩、核電站、紡織廠、鍊鋼廠、乃至股份制、股票市場的技術和經濟合理性,所以,不需要市場進行方向性選擇,只需按既定明確的方向進行高速擴張。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強勢主導的一些特點,如:集中力量辦大事,產權弱約束,不追求市場效率,忽視風險,乃至低人權,就成為了承接技術擴散的優勢。政府強勢主導和市場化的結合,的確非常適合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

全球化體系中,技術轉移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合法的知識產權轉讓,甚至竊取,也可以是合資建廠,外資企業技術人員跳槽,留學生等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形式,在全球化體系中,西方國家透明、高效的學術評價體系,實際上向中國輸送了學術評價功能。比如,在國外期刊上發表文章,國外的學術頭銜,在中國的科研體系中是有效的,這保證了國內學術方向的正確性,學術人才評價的客觀性,從而避免李森科式的意識形態學閥,也避免了當年錢學森畝產萬斤這類唯長官意志的論證。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創新,受益於西方國家的學術體系,以及保障這種學術體系的民主法治

在斯大林的支持下,李森科以一人之,拖慢蘇聯生物科學30

技術創新是市場經濟皇冠上的明珠。從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的角度來看,技術創新,也是自由、以及保障自由的民主與法治的結晶。所以,中國通過參與國際分工,既能發揮低人權的優勢,又享受到了西方民主與法治的紅利。

自由貿易的第二層意思是自由自由貿易,自由在前,貿易在後,先有自由,再有流動,本就有意識形態的含義。而且,自由的要素流動,會帶來意識形態的擴散,導致參與貿易的各方的觀念趨同。於是,自由滋生貿易,貿易促進自由,自由保障整個貿易體系的安全。

自由貿易保證安全,還有經濟層面的機制。在國際大分工的背景下,市場導向、利潤導向、比較優勢導向,各國必然會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工局面,經濟上的綁定就會很緊密。比如,波音飛機的零部件由70多個國家的545家供應商生產。這就保證了整個貿易體系的安全。

那麼,如果貿易變得不那麼自由呢?毫無疑問,自由貿易帶來的意識形態趨同效應,沒有了。這也無需多言。其次,自由貿易保證安全的經濟機制,也沒有了。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比較優勢學說認為,國際貿易可以使一個國家在具備比較優勢的領域,大幅度提高生產率。但薩繆爾森提出:通過國際貿易,一國在原本不具備比較優勢的領域,也可以意外地提升了生產率。這個時候,兩國間的比較優勢差異不再存在,國際貿易變得沒有必要。但是,原本在這個領域不具備比較優勢的國家,受益了,卻永損他國的利益。通常來說,按照市場原則,一般來說,一國的資本是不會投入到不具備比較優勢的領域去參與國際分工的,因為沒有優勢,會虧本。退一步說,即便不具備比較優勢的領域也會提升生產率,甚至達到和其他國家一樣的水平,但這個過程必定是緩慢的。但是,當國家的產業政策、財政補貼、非市場化的手段廣泛的、高強度的介入,卻可在短時間內達成這個目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鐵。強勢的劉志軍以控制整個鐵路市場的威力,壓制德國、日本相關企業,強勢的促進技術的轉移和承接、以及隨後的逆向工程與創新,一舉使中國高鐵成為世界第一。

這種逆比較優勢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呢?

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有一個「安全聲明」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自我剝奪飛向宇宙的能力,讓別人相信自己沒有危險。在現代政治理論中也有這樣的安全聲明,那就是所謂的「民主國家之間無戰爭」理論。雖然理論只是理論,但一定程度上,這仍然是一種現實的安全聲明。國際貿易、全球化,使得這種聲明更加可靠。

在今天全球化、國際大分工的背景下,在市場導向、利潤導向、比較優勢導向下,參與國的專業化分工只能導致各自加強其原來的比較優勢,也就是「自廢武功」。日本沒有GPS、荷蘭沒有CPU,美國沒有光刻機、英國沒有手機晶元、加拿大沒有核技術。這實際上是在發表安全聲明:「我始終相信世界是和平與發展的,我與世界始終不分離,不孤立,不對抗」。所以,不追求完備的工業體系,市場化的進入全球化分工,這是自由貿易之下,形成的安全聲明。

反之,如果看重、強調建設國內完整的工業體系,不是以市場導向、利潤導向,而是用政策、財政補貼去扶持弱勢行業,比如裝備業、半導體行業中的弱勢領域,計劃建立完整而強大的工業體系,那麼,這種方式就是在準備「我要獨立於你們而生存」。

此次貿易戰成為輿論熱點之後,網上有一篇文章列舉了世界上其他國家掌握的,而中國還沒掌握的核心技術,文章本意是想表述中國還離不開世界,但再想深一層,預示的意義深刻。首先,這種對比是不恰當的,因為是拿中國與世界相比,但是,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恰當的,因為中國對標的從來都是世界。

再舉一個例子,光刻機,是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基石,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現代文明的基石。但是,美國人沒有自己的光刻企業,而中國人熱衷於發展自己的光刻技術。不管是在知乎,還是在軍迷網站,光刻機都愛國青年的熱點所在。

那麼,以非市場的行為參與國際貿易,這不僅是對WTO全球分工的不信任,本質上與自由貿易是衝突的。而且,更是對整個和平與發展判斷的不信任,與對潛在衝突的準備。這就是不安全聲明。更何況,中國還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國內的民族主義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大國中,求戰心情最切的人群。此外,還有孔子學院、「銳實力」的諸多行為。

行文至此,可以總結一下了。通過有控制的參與全球貿易,中國承接了大量的技術轉移,同時,國內創新體系,也受益與西方的民主與法治制度。與此同時,在政府控制下,通過非市場的方式,全面逆比較優勢而行,實現趕超。同時,保持意識形態的獨特性。這一切放在中國身上,顯然,就是一份「不安全聲明」。

那麼,站在美國及其盟友的角度,這一過程不應持續下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此次貿易爭端中,美國人說得最多的是技術。

這一次中美分別給出的增加關稅清單中,美國主要集中在機電產品,中國主要集中在農產品。有人說,從這份清單那看,美國是一個農業國,出口農產品,而中國是一個工業國,出口的是工業品。這種解讀當然是錯的。美國的這份清單,一方面是保護自己國內同類產品,避免他們遭遇中國產品的競爭。另一方面,作為技術更先進的國家,高關稅使得在中國生產的這類產品在美國市場缺乏競爭力,這就使得資本不會選擇到中國來進行生產,再出口到美國。這就避免了因為資本流動、合資建廠等方式導致的技術轉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西方有兩個戰略,第一是冷戰,第二是自由貿易。在中國人想著以市場換技術的同時,美國人想的是,用技術換意識形態。這正好是前面所說的自由貿易的兩個效應。現在,冷戰成功了,而後一個戰略失敗了,不但失敗了,而且,被兩國間因為貿易產生的經濟利益綁定、掩蓋,並穩定下來。以至於扎克伯格可以在辦公室放一本紅書,不用有任何公共形象上的擔心與顧慮。

在上世紀60年代,這是不可想像的。整個西方戀戀不捨低人權優勢產出的廉價產品,中美精英共治中國勞工的模式,讓西方精英欲罷不能。這個時候,美國人選出了特朗普。特朗普或許本無意於意識形態,但是,他身邊具體的政策制定者未必如此,更重要的是,一旦經濟利益綁定被打破,或者減少,資本的貪婪被長遠的考量壓制,原來被利益掩蓋的根本性的意識形態衝突就會重新冒出來,目前貿易模式所蘊含的對西方的不安全性就會被人審視,世界就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均勢上。

所以,即便短期貿易戰能夠得到和解,從長遠來看,這種有控制、非自由的貿易模式,是不可繼續下去的。

網址: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6978?full=y&archi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