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CNN》認為,「在北京沒有人是安全的!」 CNN: no one is safe from Beijing

中國女星范冰冰疑似逃稅,消失超過3個月,美媒《CNN》認為,「在北京沒有人是安全的!」
CNN: Fan Bingbing's disappearance shows no one is safe from Beijing. Sep 25, 2018

中國共產黨的極權控制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中國共產黨的與中國的國際聲譽需要記錄的一刻。

陳立民 (陳哲)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獨派分為檯上白臉與檯下黑臉 黑白臉合作 獨派的分工

獨派的分工。

民進黨與蔡英文為台灣正在認真打選戰,郭倍宏與喜樂島等趁機搶獨派老大位子。

獨派基本知識: 獨派分為檯上白臉與檯下黑臉,黑白臉合作;不是分為深綠與淺綠,在內部搶老大位子。

人權與民主基本教義派 陳立民 (陳哲) 於 21 Sep 2018

檯下要自我定位為外圍團體,扮演黑臉角色,而不是指責檯上不夠獨。台上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民進黨的錯誤就是立訂台獨為終極目標,以致於孳生很簡單的就可在獨派內當老大,可頤指氣使。






上方圖卡附圖為 2014 年二二八大遊行時走在蔡英文後,作者在主字下。

上截圖顯示 2012/05/07 個人就如此說,當時被一專頁轉貼。
 上為人權與民主基本教義派原照片,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在基字下。


上為人權與民主基本教義派原照片,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在基字下。



上為同日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參加二二八紀念活動時,我們人權與民主基本教義派在公園路門外抗議照片,陳立民(陳哲)在8字旁

上為同日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參加二二八紀念活動時,我們人權與民主基本教義派在公園路門外抗議照片



上三張為同日我們人權與民主基本教義派隊伍參加二二八大遊行走在台灣車站前館前路上時照片,末張右側為帶隊的陳哲。


上為同日人權與民主基本教義派參加二二八遊行後攝於自由廣場,陳哲在基字旁。



上兩張為更早 2013/12/22 在凱道台北賓館旁陳哲執擔任召集人之人權民主基本教義派與人權陣線旗幟照片。

上為 2013/12/22 凱道上陳哲與戰友執人權民主基本教義派與人權陣線旗參與抗議國民黨與馬英九政府。
上為 2013/12/22 凱道上陳哲與戰友執人權民主基本教義派與人權陣線旗參與抗議國民黨與馬英九政府。
上為 2013/12/22 凱道上陳哲與戰友執人權民主基本教義派與人權陣線旗參與抗議國民黨與馬英九政府。

上為 2013/12/22 凱道上陳哲的人權民主基本教義派、人權陣線與網友行動平台關東旗參與抗議國民黨與馬英九政府。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國家將消失 主權將被拋棄 歐盟為實踐實驗場》

國家這個制度不是理所當然存在的;當人類更文明之後,這個制度將會消失。

主權在當代的意義則是在憲法寫好之後,再將之暗中做掉的詭計;主權國家主義將被丟進歷史的灰燼。

歐盟有偉大的理想,它不斷地以法律、制度與決策干預盟內各國內政與限縮各國主權;當歐盟的決議到達能決定各國大部份的內政時,國家制度就在歐盟內消失。

個人主張以真善或普世價值為理想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而且排除國家作為中間階段;個人認同歐盟的理想,既反對民族國家主義,也反對主權國家主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Sep 2018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一帶一路」抄襲麥金德的「世界島」地緣政治學;「絲路」在歷史上並沒有名氣;「一帶一路」關係到世界的民主與獨裁之爭》

習近平與中共「一帶一路」的霸權企圖並不新。其中「一帶」是把亞洲和歐洲做更緊密的連結。台灣曾出版過一本翻譯書《改變歷史的書》(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在書中圖書館學家 Robert B. Downs 共選了十六本書,其中十本是社會科學方面的,其中包括兩本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的書,一本是馬漢的《海權論》,另一本是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的《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所以,馬漢與麥金德在台灣有些知名度。麥金德於 1902 年在該文中提出歐亞大陸為「世界島」 (Heartland Theory,或「大陸中心說」)的理論,他認為歐亞大陸是世界地理的心臟地帶或具樞紐地位,主宰「世界島」的國家將主宰世界;此理論同時把英美排除到次要的邊陲地位。麥金德曾提到德國與俄國兩國最具主宰「世界島」的潛力;他又說當密集的鐵路網覆蓋「世界島」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證諸後來的歷史,二戰時的德國與冷戰時的俄國似符合此狀況,但這可有許多其他的解釋。此理論也錯誤,因為二戰的德國反而被邊陲之外的美國打倒。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已被淡忘,現在再被習近平的幕僚拾起重新包裝為「一帶一路」。麥金德建鐵路的構想倒是首次有具體的計劃。「一帶一路」被批評之處甚多,個人在此只談「一帶一路」的「一路」也和馬漢的《海權論》有關;總之,「一帶一路」的構想不論優劣,它並不是全新的。

此外,習近平明言「一帶」的提法是延續歷史上的「絲路」。「絲路」一詞最早是一位德國人提出的。個人曾研究此概念,發現除了在德國與華人世界外,它鮮為人知。英美不接受此概念,猜測是因為它過度簡化這些商路及以中國為中心,畢竟中國在歷史上不是貿易大國,絲綢也非此商路的重要商品。反而是「香料之路」(Spice trade routes的名氣比較大,甚至地理大發現也是歐洲人想要從海上尋找新的通路從印度取得香料。現在看維基百科中文版「絲路」條,未提及此「絲路」一詞本不具國際知名度事,個人也是專門研究才知,習近平的幕僚可能也未必知道,至於維基英文版 “silk road” 一條也未提及它原來知名度低的事,個人認為應補上。總之,根據個人知識「絲路」本不具國際知名度,中國要為它打知名度。

習近平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有多重目的,一般說到中國的霸權野心即止,這是講利益。個人認為在國際政治上,普世價值和國家利益同樣重要。德國前副總理、前外長、前第二大黨社民黨主席 Sigmar Gabriel 二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是要建立一個替代西方自由、民主與人權的體系,因此,它涉及民主與獨裁的制度之爭。在一個以安全為主題的會議上他談價值,值得欽佩。與國家利益相較普世價值才是歷史發展的方向。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6 Sep 2018

在本文原網址可見更多內容 : http://twhkthinktank.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16.html

下為 Sigmar Gabriel 這條新聞:
中國推一帶一路 德外長:民主與獨裁之爭
〔自由時報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8-02-19

聚焦全球安全議題的第五十四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十六日在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揭幕。德國外交部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十七日在演說中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是要建立一個全面替代體系,讓中國在世界上留下印記,但這體系不同於西方是以自由、民主與人權為價值觀,自由世界的秩序正在崩解,民主與獨裁的制度之爭再度浮上檯面,西方國家應提出對策。

嘉布瑞爾籲歐洲團結
嘉布瑞爾批評,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學習美國的民主制度、多元文化、自由貿易理念,但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已難以辨識,「不知道該相信實際上的行動、說的話,還是推特」,德國為此感到不安;而中國是目前唯一擁有、且堅定實現全球性地緣政治目標的國家,世界權力將隨中國崛起而改變。面對中國的銀彈攻勢,他呼籲歐洲必須以內部凝聚、發展共同外交利益、尋求共利工具等方式團結一致。他也希望美國支持歐盟,美歐若不合作,將被中國和俄羅斯的「棒子和紅蘿蔔」策略所分化。

中國獨立學者章立凡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也指出,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外交政策採取擴張態勢,企圖成為世界領袖、全球化領導者,此乃毛澤東時代「輸出革命」的翻版,只不過是將輸出革命變成輸出資本,將中共的價值觀打包在中國文化裡一起輸出;透過「一帶一路」控制許多國家的經濟資源,將國內通膨和經濟問題向外轉移,讓全世界來承擔,西方的價值觀和民主制度未來都可能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或衝擊。

學者:中國輸出「革命」
本屆MSC的焦點集中於全球軍備、中東危機、北韓核武等議題,中國的「一帶一路」、美國閉關自守、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野心等也都受到高度關注。MSC主席伊辛格也警告,中國近年大舉投資東歐,歐洲面臨被分化的危險,歐洲若不團結恐將遭中國忽視和分化。此外,美國和俄羅斯的不信任程度已「不能再糟」,開戰風險乃冷戰結束以來最高,雙方在敘利亞和北韓問題上誤判的可能性大增。

出席本屆會議者包括英國首相梅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等國家領袖,以及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北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等政要。

成立於一九六三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議論國際安全政策的年度會議,每年二月召開,每年都有來自逾七十個國家近五百名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首腦、部長級高官、國會議員及武裝部隊公民團體的高層代表參加,成為國際安全政策決策者交換意見的最重要論壇。

上則新聞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77752

上為本文截圖。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基督教是歐洲文化的糟粕 基督徒是歐洲社會的鼠輩

許多學者說基督教是歐洲文化的特色。但個人認為它是歐洲文化的糟粕或缺點,並認為基督徒是歐洲社會的鼠輩。
基督教在歐洲被唾棄,遂轉到亞洲與非洲開拓市場、求生存,亞、非人對基督教知識不足。

無宗教時代 後宗教時代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0 Sep 2018

基督教雖是西方文化的特色,但也是西方文化的糟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9 Oct 2017

基督徒是歐洲社會的鼠輩(rats)。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7 Jan 2018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柯文哲搶選票釋出5萬個職缺給退休公教 炒短線機關算盡 缺乏政治人物全面規劃的格局》

《柯文哲搶選票釋出5萬個職缺給退休公教 炒短線機關算盡 缺乏政治人物全面規劃的格局》

柯文哲突然釋出 5 萬個職缺給退休公教。這個人的價值觀很有問題。助人不是應該優先幫助那些經濟上最困難的人嗎年改後的()公教退休金還是遠高於勞工退休金,更高於每月 3000 元的國民年金。年輕網民也應該想一想,他這舉動沒有先想到低薪的、失業的年輕人。

柯文哲這是向藍營搶票。這個人心中只有選舉,只有 game 的勝負。受惠的藍營一定會出來投給他。這動作算計太深,斧鑿痕跡太明顯。最近他流失許多綠營支持者,他現在向藍營挖選票,直接效果會有。另兩位候選人如果擅於宣傳此事一般性的不合理,可扳回許多。

從這事看到柯的用人政策也很不正常。人事政策不應該是一直很穩定、最優化的嗎一個小小的台北市怎麼能突然找出 5 萬個職缺還有職缺不是應用人唯才嗎退休公教優先意思就是不錄取最適合的人,這是優質的市政嗎一億元的總經費應該是嚴重低估。

這件事本不屬於市政領域,與此類似的事情大概也沒人做過。市政應該這樣無限擴大嗎本份的事有顧好嗎民進黨做的是全面的社會正義改革,年金改革只是一部份,老年救助、貧困救助、幼兒補助、年輕人輔助,各有各的範圍,而且這才是改革。柯文哲把年金改革與老年救助混為一談,這就不是制度性的、長久的、社會正義的改革與全面規劃。此舉措當然也放眼    2020 年的總統大選。

過去這兩天急雨台北市就淹水。本週還將有大豪雨、颳風,台北市很可能再淹水。他是要轉移注意力這個人就是政客,心中只有選舉;不是政治家。

中國時報報導這事的態度,不出它中國報的背景。也可看出中國支持柯文哲。

陳立民 (陳哲)

本文原網址:https://twhkthinktank.blogspot.com/2018/09/5.html

下為這則新聞:
年改藍綠口水戰 北市府紓困!柯釋5萬職缺 退休公教優先
20180910日中國時報 陳燕珩、張立勳、林宏聰/綜合報導

P搶選票再出招!年金改革 7 月上路,台北市有近 4 萬名退休公教人員受影響,在民怨直衝蔡政府之際,北市府「雪中送炭」,盤點出府內 5 萬個兼職工作,優先提供給退休公教人員「補貼收入」,柯文哲 11 日將親自主持說明會。值得關注的是,選戰倒數 75 天,柯於此時向公教人員釋善意,頗有深化仇綠的情緒、直搗藍營票倉的意味,堪稱選舉高招。

聘用時間跟相關規定,依照各局處自己的要點或辦法去處理,沒有統一的限制,但因為是退休公教人員,每月不能超過樓地板 33140 元,否則就要停領退休金;據悉初估預算每年至少 1 億元。

年金改革衝擊大,公教人員退休金少則被砍幾千元,多則大砍 2萬元,部分人因子女仍在學、家有房貸或喪偶等因素,經濟大受影響。不過礙於年紀大、又與社會脫節已久,即使嘗試再就業,也苦尋不到合適工作。

柯文哲得知後,相當重視退休公教困境,要求幕僚規畫「加強照護關懷退休人員方案」,近期盤點府內 30 多個局處,整理出 5 萬個臨時性工作,除了占大宗的各級學校短期代課教師,還包括標案審查委員、諮詢委員、宣導員和講師等,每次出席約有 2500 元,講師鐘點費則以 2000 元計算,各工作薪酬不等。

負責規畫的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證實,很多退休公務員向市府反映年改後生活受衝擊,市長很關心,盼盡可能照顧。市府業務與其委外辦理,不如找有經驗的退休公務員來做,像是公園處不少老師傅技術快失傳,找回來擔任講師,既能補貼收入,還能達到薪傳目的,一舉數得。

效果若好 再納入退休警消

市府明天將在信義區公所舉辦首場說明會,由柯文哲親自宣布方案,展現對退休人員重視。公訓處長曲兆祥說,後續會有 6 場說明會,待各方意見蒐集完畢馬上可推動,效果若好,會再納入退休警消人員。

觀感逆轉 公教不排除倒戈

關懷方案傳出後,不少退休公教人員躍躍欲試。陳姓退休公務員直言,年改讓他恨透民進黨,原以為國民黨與軍公教最貼近,但藍營參選人丁守中只會噴口水、罵罵人,至今也沒提具體政見,反倒是不發敬老金的「老人公敵」柯文哲,先想到他們的處境,對柯有點改觀,會去說明會聽聽看,年底不排除倒戈投柯。

此外,柯文哲為尋求連任,先後拜訪獨派大老、前總統李登輝,外傳他20日晚間應邀前往高雄演講後,將探望前總統陳水扁,但柯幕僚透露僅有演講,不過據了解只要柯到高雄都會拜訪阿扁;扁子陳致中表示,並無此行程安排,也未接到柯市長方面聯絡。

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10000422-260118

《從美挺台召回3國使節事件 談台灣邦交國斷交與主權國家理論》

蔡英文擔任總統以來已數次出國訪問友邦,但迄今仍有五個邦交國斷交,台灣目前僅剩17邦交國。部份台灣人認為只要和美國維持緊密關係,邦交國持續減少沒有關係,反倒還可省下不少金援的錢。事情有那麼簡單嗎?我們看到一則消息,八日美國國務院召回駐多明尼加大使、薩爾瓦多大使以及巴拿馬代辦,以了解其派駐國與台灣斷交的決定過程。此召回事件顯示,美國認為如果台灣沒有邦交國,台灣的國家地位將會很棘手。



個人一向反對國家制度,認為這制度不文明,也深信此制度未來將會消失;個人主張類似歐盟理想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個人也極端反對國家主權的概念,認為主權是憲法寫好之後,再暗地裡將之否定的詭計,以方便極權統治。但是個人並沒有天真到認為在現今的、現實的國際政治中國家與主權不重要。
台灣一般所了解的主權國家理論包含它國承認是國家構成的要件,這是國家構成論(constitutive theory)。另一種主權國家理論是國家宣告說(declarative theory),主張只要有人民、國土與政府即是主權國家,至於它國是否承認與其主權國家地位無關,最常被引用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就是採用此種主張。在現今實務上兩種理論都有被採用。所以,構成論有效,所以不能天真地以為沒有邦交國也無所謂。如果哪一天台灣沒有邦交國,也就是沒有被任何國家承認,這時某國說,根據國際法,台灣不是國家,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就會有困難。台灣也有人說,如果全部邦交國斷交台灣就宣佈獨立,個人也如此說,但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台灣至今在中南美洲與太平洋島國的紀個邦交國,據個人了解,最初就是受惠於美國的幫助;也就是如果當初沒有美國示意,台灣可能本來沒有這些邦交國。美國當初這樣做,大概就是認為台灣的國家地位需要一些邦交國。同時從這個背景下看國務院召回駐外大使事件,美國可能想知道中南美洲這個美國後院(勢力範圍)發生了什麼事,也可能是想幫助台灣。還有就是數日前 4位參議員提出《台北法案》以協助台灣鞏固邦交,美國務院7日宣布召回美這3國代表,可能與法案同一思維。不管這些背景,美國顯然重視台灣邦交國減少這件事,應該也認為如果沒有邦交國,台灣國家地位會很困難。這就是個人的見解:沒有邦交國在現今國際法與國際政治上是件嚴重的事。還有,台灣有些人說邦交國斷光光就順勢獨立這件事,看看美國連台灣邦交國漸少都擔心,台灣要獨立的事更讓美國擔心。我們須知,美國與中國這個大國的關係對美國非常重要,美國不會為了台灣而破壞美中兩國未來數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國家關係。一些台獨人士把台灣看得很大,以為台灣多了不起、多重要,美國一定需要。對美國台灣有一定的重要性,美國也願意付出一定的力量,但也不會更多。

此外,邦交國減少可節省金援這件事大概不會發生。就個人所知大約四十年前有一富有國家援助窮國的協定,金額是各國GDP0.35%,此資料個人一時找不到。以前知只有一歐洲小國做到,不過各國都有做些。台灣身為國際社會一份子,即使不在許多國際組織內,也必須承擔些這類義務。台灣是把付給這些邦交國的錢算在這0.35%的義務內,雖然台灣可能富更多。但是,即使沒有了邦交國,金源窮國這件事還是要做,所以沒省什麼。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0 Sep 2018
  
下為美國國務院召回3國主外人員這件事的數則國內外相關新聞網址:

斷交事件 美挺台召回3國使節
〔自由時報 記者彭琬馨/台北報導2018-09-09

美國國務院昨日宣布,召回駐多明尼加大使、薩爾瓦多大使以及巴拿馬代辦,以了解派駐國與台灣斷交的決定。這是美國行政部門對中國挖台灣拉丁美洲邦交國的最新反應,也是蔡政府上台以來,美國行政部門首次就與台灣斷交的國家召回駐在國大使。

中國大挖台邦交國 美最新反應
美國國務院以發言人諾爾特名義發出聲明表示,已經召回駐多明尼加大使柏恩斯坦、薩爾瓦多大使馬尼斯與巴拿馬代辦康若珊,以了解派駐國與台灣斷交的決定。
諾爾特在聲明表示,這三位大使或代辦,將與美國政府領導層商談,討論面對中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美國應如何支持強勁、獨立且民主的機制與經濟。

拉美斷交召使 美行政部門首例
外交部昨對此表示,不評論個別措施,但就台灣國際空間議題,長期以來與美國政府密切溝通。

總統蔡英文二一六年上任後,巴拿馬、多明尼加與薩爾瓦多三個中美洲友邦,接連在去年六月、今年五月與八月宣布與台灣斷交,並隨即與中國建交。

蔡總統結束中南美洲同慶之旅返台隔天,薩爾瓦多轉向中國後,美國政府與國會都有大動作反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覆台灣媒體郵件時表示,對薩爾瓦多的決定深感失望,也正在審視台薩關係。

隨後白宮也罕見發表聲明,除重申將重新評估美薩關係外,也對薩爾瓦多執政黨卸任前做出不透明決定,與台灣中斷外交關係,將影響整個美洲區域的經濟健康與安全表達嚴重關切,並呼籲各國要警惕中國的經濟宰制。

美參議員提台北法案 保護台灣
除了行政部門,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賈德納與同黨參議員魯比歐,以及民主黨籍參議員馬基、梅南德茲也於四日共同提出「台北法案」(TAIPEI Act),希望加強台灣在世界的地位,並授權美國國務院採取調降外交關係或改變外援等措施,防止相關國家做出對台灣不利的行動。
上則自由時報新聞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30832


路透社新聞網址: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china-taiwan/u-s-recalls-diplomats-in-el-salvador-panama-dominican-republic-over-taiwan-idUSKCN1LO00N

紐約時報新聞網址:https://www.nytimes.com/aponline/2018/09/07/us/politics/ap-us-united-states-taiwan.html



中國時報新聞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09000383-260119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國會表決由各個國會議員行使的意義 與 認識民主政治惡鬥的真實情況》

台灣立法委員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為什麼立法院表決時不以政黨為投票的單位,而是投票權在個別委員手中?想想以政黨身份投票表決,實際上不就變成了類似中國的單一政黨專制?投票權在個別委員手中,就有委員意志違反政黨意志投票的可能。這種衝突狀況其實是有益的,更合乎民主制度的原理。政黨政治是至今政治上最重要的制度,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政治的目的是讓專業與道德實現於社會,更鼓勵掌握權力的行政、立法與司法人員秉持專業知識與良心行使權力;因此,立法權基本上掌握在個別國會議員手中這種設計,給予政黨制度良性發展的空間。

這在八月剛去世的美國民主黨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身上可看到。2008 年他曾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輸給民主黨的歐巴馬,但他在造勢場合上挺身為歐巴馬辯護,他倒是與現任同黨的川普總統水火不容;去年七月川普與共和黨再度嘗試廢除「歐巴馬健保」時,馬侃雖剛開完刀,仍抱病投票,支持歐巴馬的平價健保,當時他的一票封殺了川普提案。在參議員馬侃的例子裡,我們看到國會制度設計開放國會議員秉持專業知識與良心投票的空間。

馬侃參議員臨終時給美國人寫了一封信,《給美國人民的最後一封信:就算吵嚷不休 別絕望》。這個標題應令人怵目驚心,原來民主典範國家美國民主給美國人的感覺是這樣,近乎絕望。他指的狀況是政黨惡鬥。個人認為社會科學就是解決社會衝突的;如能面對社會衝突,社會就有機會更達到真與善。民主國家政黨的民主素養如果高,衝突就以比較和平的、文明的方式進行,如果低,就見到政黨惡鬥。即使民主國家這種政黨公開的惡鬥也有其正面意義,即它是在處理問題,其社會不容易退化,也有機會進入更美好的社會。反之,沒有公開惡鬥的地方如中國,就是維穩與壓制,與鬥爭暗地進行;沒有惡鬥的地方如宗教,就是靠偽善來維持其權威,與鬥爭地下化。社會的本質是衝突的;衝突不會消失,如果不是公開透明,就是地下化與惡質殘忍化。一個沒有公開鬥爭的地方就是一個虛假的、會退化的地方。

馬侃參議員(John McCain)在信中與一段 YouTube 中還可看到馬侃談美國民主的退步,退步到政黨惡鬥;其實幾乎在每次大選中美國都變成分裂的國家。美國民主制度已有兩百多年史,還有這種政黨惡鬥,這值得許多厭惡政黨惡鬥或藍綠惡鬥的天真台灣人思考。民主退步也是很可能發生的,但只要仍是民主,退步的有限。不過,每當美國面對國外部民主國家時,他們發現內部的共識其實很強。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8 Sep 2018

下為兩則關於參議員馬侃的新聞與一支 YouTube

馬侃給美國人民的最後一封信:就算吵嚷不休 別絕望 [全文]
〔中央社網站   28 日電最新更新:2018/08/29 14:20

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馬侃辭世,海內外追悼、推崇不斷。他寫給美國人民的告別詞今天曝光,這位「越戰英雄」一生都在為理念奮鬥、為身為愛國主義者自豪,也用最後一分力氣鼓舞同胞:不要因眼前的困難而絕望,就算吵嚷不休,但要相信大家都愛國、都是為國家好,就能安度充滿挑戰的時刻,讓國家變得更強大。

馬侃(John McCain25日因腦癌辭世,享壽81歲。2008年他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輸給民主黨的歐巴馬,但他在造勢場合上挺身為歐巴馬辯護的作為傳為佳話;這是馬侃的政治家風範,正直、勇敢、愛國。他給全美人民的告別詞也同樣充滿正向信念與感恩。

馬侃告別詞全文如下:

全國同胞們(我很感謝能為你們服務60年)、特別是亞歷桑那州的鄉親們:謝謝你們讓我有機會為你們服務,讓我能夠擔任軍職和公職,過了收穫滿滿的一生。我努力為國增光。我曾犯錯,但我希望我對國家的愛,能夠彌補那些錯誤。

我常說,我是世上最幸運的人。即使在臨終的時刻,我依然有這個感覺。我愛我一生的每一刻。我一生的經驗、特殊經歷與友誼之多,即使分給 10 個人,他們每個人都會說自己活得很精彩。為此,我充滿感激。像多數人一樣,我也有遺憾,但我不願拿我生命的任何一天,不論好壞,去交換別人最好的日子。

我能如此滿足,是因為有了家庭的愛。我的妻子愛我的程度,勝過任何妻子對丈夫的愛,我對孩子之驕傲,沒有其他父親能及。這一切都要感謝國家。跟國家的使命自由、平等公義與對每個人尊嚴的敬重連結所能帶來的感覺,超越人生短暫的快樂。當我們為了超越個人的使命而努力,我們的認同與價值感不會因此受限,反而更加擴充。

美國同胞們,我們的同胞關係對我來說,比什麼關係都重要。我生為驕傲的美國人,死的時候也同樣驕傲。我們是世上最偉大的共和國的子民,這是個有理想的國家,不是血與土壤之國(註:blood and soil「血與土壤」是納粹德國與新納粹主義者的口號)。我們受到祝福,當我們在國內與海外維護並提倡那些理想時,也成為全人類的祝福。在我們的幫助下,免於暴政與貧窮的人數超過歷史任何時代。我們在這過程中,獲得大量財富與實力。

部族對立在全球各地散播憤恨與暴力。如果我們把愛國情操與部族的對立混為一談,我國的偉大就遭到折損。我們如果不把高牆拆毀,而是躲在高牆後面,或者,如果我們不相信那些一直是變革重大推力的理想,而去懷疑它們的力量,那也會減損我國的偉大。

美國有32500萬各執己見、喧嚷不休的國民。我們公開辯論時十分熱鬧,大家彼此爭吵,相互競爭,有時甚至相互詆毀,但彼此的共同點,始終遠遠超過我們的歧見。只要我們記得這一點,願意先相信對方,認定大家都愛我們的國家,那麼,我們就能安度目前這個挑戰的時刻。度過挑戰之後,我們會比先前更為強大。我們每次都是這樣。

10年前,我有幸能在總統選舉中承認敗選。那天晚上,我深刻感受到對美國人民的信心,在要跟大家告別的此刻,我也要表達同樣的信心。

我此時的信心還是同樣深刻。

不要因為目前的困難而絕望,要始終相信美國給的願景與她的偉大,因為在美國,沒有任何事情是無法避免的。美國人民永不放棄,我們永不投降。我們從不逃避歷史,我們創造歷史。

再會了,同胞們。上帝保佑你們,上帝保佑美國。

下為一支   YouTube:
John McCain: “What’s The Point If We Just Yell At Each Other?”

2009年,民主黨籍參議員泰德·甘迺迪辭世。馬侃在脫口秀節目上回憶自己與他曾在參議院中,因同時介入一場爭執,都上了年紀的兩人被媒體拍到大眼瞪小眼。一小時後,馬侃跟不同黨的甘迺迪議員勾肩搭背、言歸於好。

主持人延續話題,進一步問馬侃共和、民主「兩黨合作」的時代是否隨著甘迺迪議員過世而終結,馬侃面露遺憾地說,參議院的確已經變了,這也是部分議員支持度下降的原因。

馬侃提到自己在大選期間對群眾演說時,觀察到一股他從未見過的憤怒。因為對時任總統歐巴馬與其主導的法案態度溫和,馬侃曾遭到憤怒的支持者噓聲以對。

馬侃說,不管你同意或反對其他意見,尊重並互相傾聽對方的聲音,了解那些激動和憤怒背後的意義,才是民主的資產。他有感而發地說:「如果我們只是朝對方大吼,那又有什麼意義呢?」(編輯:黃淑芳)

上則 YouTube 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gM9ysRwXI


美國共和黨再度嘗試「廢歐巴馬健保」老將馬侃一票封殺法案 川普:走著瞧!】
〔風傳媒 閻紀宇 2017-07-28 19:30

美國聯邦參議院28日凌晨表決一項關鍵法案,共和黨試圖實現其夢寐以求的「廢除歐巴馬健保」政綱。儘管共和黨是參議院多數黨,川普總統也親自出馬為法案護航,但3名共和黨籍議員結果倒戈投下反對票,導致法案以「49票贊成、51票反對」闖關失敗,共和黨遭到重創,關鍵人物則是德高望重的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馬侃。

這項法案被媒體稱為「限縮版廢除」(skinny repeal),最主要內容是廢除《平價健保法》(ACA,即歐巴馬健保,Obamacare)對於個人與僱主的強制納保規定、讓各州在法規遵循上有更大的彈性、暫時停徵醫療器材稅,與共和黨過去7年來念茲在茲的「完全廢除」相距甚遠。

川普:走著瞧!
儘管如此,3位共和黨籍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阿拉斯加州的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與緬因州的柯林斯(Susan Collins──仍然無法接受,主因之一是法案會在未來10年內讓1600萬人失去健保。馬侃等3人與48位民主黨及無黨籍參議員同一陣線,投下反對票。儘管共和黨請出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坐鎮,讓他必要時以議長身分投下關鍵贊成票,但最後仍以4951功虧一簣。
為法案使出渾身解數的川普在吞下敗仗之後,照慣例上推特(Twitter)發洩不滿情緒:「3名共和黨人與48名民主黨人辜負了美國民眾。我一開始就說過,先讓歐巴馬健保自己垮掉,然後再來談條件。走著瞧!」川普自今年120日上任迄今,重大法案立法工作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