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Body 死 mind 隨之而死;死得有尊嚴遠不足以作為安樂死的理由

在我們可觀察到的、可重複驗證的事實中,當 body 某些關能喪失時,相關的 mind 能力也隨之喪失。根據此事實所做的合理推論是,當 body 完全死亡時,mind 應該也隨之死亡。或精神與個人認為本來就不存在的靈魂也跟著死了。主張人死後 mind 以某種方式繼續存在,就是主張在 body 死亡後,mind 又全部活回來了。這違反前面我們觀察到的事實。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製卡於 10 May 2015




死得有尊嚴作為安樂死的理由是不足的。或死得有尊嚴遠不足以作為安樂死的理由。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製卡於  9 Jun 2016

人類幾個古文明中最優秀的是歐洲自文藝復興開始的歷史

在人類幾個古文明中,最優秀的是歐洲自文藝復興開始的歷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工業革命,還要加上的社會科學興起,這是人類史上最早的理性化過程。只有理性可能達到真與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CLM)製卡於 7 Jun 2016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幸福快樂是什麼?幸福快樂的定義》

《幸福快樂是什麼?幸福快樂的定義》

Happiness、幸福、快樂、pleasurefun、爽等現象相近也有些微差異,它們的核心內容可能都是幸福快樂。幸福快樂是人感性的滿足或人性需求的滿足;感性與人性在此皆指人的動物本性。 

「感性、理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製卡於 22 Oct 2016


 Happiness、快樂、幸福是什麼?幸福的定義》

Happiness、快樂、fun、爽等,這些與幸福屬於同一領域。它們就是感性的滿足或人性需求的滿足;感性與人性是指人的動物本性或人天生配備的軟體。 

「感性、理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製卡於 28 Aug 2016

  憲法應明訂其目的為善、真與幸福

憲法應明訂其目的為道德()、真與幸福。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製卡於 9 May 2015 


幸福是什麼?幸福的定義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感性的滿足或人性需求的滿足;感性與人性需求是指人的動物性與人的動物性需求。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製卡於 20 Apr 2015

《 中華文化尚未歷經理性啟蒙 當今中國是中國史上道德最低落的時代 》

 中華文化尚未歷經理性啟蒙 當今中國是中國史上道德最低落的時代 

中華文化並不傑出;中華文化只是初級的感性文化,並未達到西歐自文藝復興開啟的理性文化水準;中華文化尚未歷經理性啟蒙。只有理性能達到真與善。

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有道德理想,但因為不是理性文化,所以既發展不出高品質的道德價值體系,也發展不出達到此道德理想的政治學,所以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距離道德社會都很遙遠。

50 年前,1966 年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國社會僅有的一點道德秩序與道德規範也摧毀了,所以當前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是中國歷史上道德水準最低落的時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CLM)製卡於 16 May 2016

中華文化尚未歷經理性啟蒙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製下卡於 11 Feb 2015

當代的中國人被形容有「狼性」,做事不擇手段。中國人的狼性從何而來,應該不是來自傳統中國。根據 5  16 日《The Straits Times》(新加坡《海峽時報》)專訪,中國企業家黃怒波(Huang Nubo)認為中國人的狼性源自文化大革命,因為文革教導了他們這一代的中國人,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表現得像匹狼一樣。黃怒波說,文化大革命將中國以前的老舊價值觀打破,讓中國人相信「勝者為王。」、「如果你能夠打敗其他人,你就是英雄。」、「如果你有錢,你就是正確的。」等的價值觀。

一些文革的過來人也有過類似的講法。1966  16 日,整整 50 年前,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

《海峽時報》)報導簡介:
《海峽時報》原新聞網址:

《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任一社會現象的理論,只有在它能不被濫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 or misused,或不被 missbraucht (德文) 時,它才達到了成為社會科學 (science) 理論的必要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製卡於 31 May 2015
20150531

  夠資格被稱為社會科學理論的必要條件

Natural sciences 在歷史上先出現,它們成為所有關於人類社會活動理論嚮往的標竿或典型。

任一關於人類社會活動的 theory 要達到被稱為 social science 的資格,必須滿足一個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即此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 or misused,或不被 missbraucht (德文) 這個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製卡於 21 Feb 2015
20150221 



下為 2013/4/2 陳哲印製名片的反面,至今已發出超過 600 張。在此面可見到陳哲創作的五個命題。其中第二個是適用於所有社會科學之「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其內容為「任一社會現象的理論,只有在它能不被濫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或不被 missbraucht (德文時,它才達到了成為社會科學 (science) 理論的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30402

照片中見「任一社會科學的必要條件:它的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欺騙。」此為 2012   23 日陳哲執自製看板於萬華區公所前拍攝,當日為 2012 蔡英文參加總統大選敗選後首次出來謝票。陳哲以「社會科學論壇」署名,這是因為街頭運動以組織名出台最適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20223 






照片中見「任一社會科學的必要條件:它的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欺騙。」此為 2011  1 3 日陳哲執自製看板拍攝,拍攝地點已不復記憶。陳哲以「社會科學論壇」署名,這是因為街頭運動以組織名出台最適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11203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21203

【 政治學的第一原理 政治學的起點 】

 政治學的第一原理 政治學的起點 

掌權者的本質是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這可能是「政治學的第一原理」或「政治學的第一命題」或「政治學的起點」。

十九世紀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勳爵(Lord Acton 1834-1902)曾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個人的命題可能比艾克登的更精確,而且明指它在政治學理論或政治學原理上是「政治學的第一命題」或「政治學的基本原理」,也可說是「政治學的起點」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製卡於 2015 年 2 月 5 日


下照片中見「政治學的第一原理:掌權者的本質是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此為 2012 2 23 日陳哲執自製看板於萬華區公所前拍攝,當日為 2012 蔡英文參加總統大選敗選後首次出來謝票。陳哲以「政治學論壇」署名,這是因為街頭運動以組織名出台最適當。


政治是欺騙人民善意的陰謀 20111029

下照片中見「政治是欺騙人民善意的陰謀」。此為 2011 10 29 日陳哲執自製看板於當時高志鵬立委候選人三重競選總部拍攝。看板可見「政治學論壇」名,這是因為街頭運動以組織名出台最適當。

【 Mind 不需要休息 頂多只需要調劑 】

Mind 不需要休息 頂多只需要調劑

Mind body 的原理不同,但至今被混淆得很嚴重;譬如 body 會老化,但 mind 不會,而這不止於 mental age 的現象;再如 body 需要休息,但 mind 可能不需要,對大部份的人 mind 只需要調劑,mind 頂多只需要調劑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原稿與製卡 22 Jul 2016

【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應是理性化】

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應是理性化】

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應是「理性化」,因為只有理性可能達到真與善;政治與教育的方向當然也應是「理性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原稿 8 Jul 2016

 教育的方向是「理性化」。

中國戰機繞台 我派 F-16 監控 未逼近防空識別區 沒有進行攔截

陸戰機繞台 我派 F-16 監控 未逼近防空識別區 沒有進行攔截
蘋果日報 2016年11月28日

中國解放軍空軍本月二十五日進行六架機隊的遠航訓練,其中四架經由台灣北、南方的空域在南海集結,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訓練,再由我東部空域外圍飛抵日本琉球和宮古島之間,與另外兩架蘇愷三十戰機會合,共同飛返中國。由於解放軍此舉等於是繞台灣周邊空域進行飛行訓練,我將領指出,國軍雖全程監控,但中國此舉已逐漸壓縮我空防戰力。

根據日本自衛隊所公布中國軍機機隊飛抵宮古島的資訊顯示,是由兩架H-6K(轟6K)長程轟炸機,以及一架TU-154(圖波列夫154)型電子作戰偵察機、一架Y-8(運8)電子偵察機及二架SU-30(蘇愷30)戰鬥機所組成,機隊在接近琉球和宮古島時,日本防衛省還緊急派遣戰鬥機起飛監控。 

起飛後雷達就掃到
而針對中國軍機在我周遭空域進行遠航訓練,我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為確保我國家安全,我國軍全程掌握。國防部官員透露,中國此批軍機在起飛後不久,即被我戰術管制的雷達進行監控,而在接近我防空識別區時,我空軍也有派遣嘉義基地正在進行空中訓練的F-16戰機,及台南基地的經國號戰機進行空中監控,而機隊在通過我東部空域時,也由花蓮基地在空中巡弋的F-16戰機監控。 

「若有航母威脅增」
官員指出,由於解放軍的機隊全程都沒有逼近我防空識別區,國防部即依據國軍的戰備規定,以「不引發事端、不升高衝突」原則,並未加派戰機進行攔截,但我戰機除執行空中警戒任務外,也透過地面的雷達偵蒐系統監控我周邊的海、空域狀況。
將領指出,目前中國所擁有的戰機性能、航程均可執行遠航訓練;加再上中國長程轟炸機,如轟6K等,已對我防空兵力造成壓力,如果未來中國新建航母成軍,其艦載機對我東部的威脅會更大,因此,中國解放軍對台灣的威脅只會與日俱增。 

「國軍應重新因應」
《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表示,由於中國海軍與空軍都積極朝海洋大國建軍方向進行,並以美軍為假想敵進行訓練,但中國近期的遠航訓練,都從我東部外海通過,等於是我國軍在東部所進行的戰力保存都已受到威脅。施孝瑋說,轟6K可配備六枚空射型長劍十型攻陸導彈,射程可達一千五百公里,即可遠在菲律賓海域上空,直接攻擊我花東的軍事陣地,因此,國軍應要重新因應未來戰爭的防禦戰力。 

解放軍機繞台灣示意圖
中國解放軍空軍日前進行6架機隊遠航訓練,其中4架經由台灣北、南方空域在南海集結,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訓練,再由我東部空域外圍飛抵日本琉球和宮古島之間,與另2架蘇愷30戰機會合,共同飛返中國。針對中國軍機在我周遭空域進行遠航訓練,我空軍也派遣嘉義基地與花蓮基地F-16戰機監控。 

中國軍機在台灣附近空域訓練狀況
◎2016/09/12
●中國組織轟炸機、殲擊機、預警機、加油機等多型戰機,飛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但其中蘇愷30戰機從蘭嶼上空逼近我領空
.我空軍強調,蘇愷30戰機並未進入我防空識別區,但我空軍派遣F-16戰機全程監控與掌握
◎2014/12
●中國在6、7、10、11日4天,分別派遣2架運八、2架轟六及1架運九電偵機,在琉球與宮古島之間公海上空往返飛行
.雖未進入我國防空識別區(ADIZ)的範圍,對我國國安並無威脅,但國防部皆全程掌握
◎2014/08/25
●中國軍機運八型電偵機從廣東起飛前往南海進行訓練,為抄近路,兩度進入我防空識別區
.我空軍派遣幻象、IDF戰機4次升空攔截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1128/37466802/%E9%99%B8%E6%88%B0%E6%A9%9F%E7%B9%9E%E5%8F%B0%E6%88%91%E6%B4%BEF-16%E7%9B%A3%E6%8E%A7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海德格前後期思想皆為感性的 為「感性思想家」》

《海德格前後期思想皆為感性的 「感性思想家」》

海德格前期思想的代表作為 1927 年出版的《Sein und Zeit》(英譯《Being and Time,個人譯為《存在與時間》)。海德格後期思想的代表作為他於 1936-38 年間寫作,直到 1989 年才由後人整理出版之《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Vom Ereignis)》(英譯《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Of the event)》)一書之思想。個人認為海德格的前後期思想皆屬「感性」。

個人所稱的「感性」是相對於「理性」的概念。個人贊同「人是理性的動物」主張,視「理性」為人與其它動物不同之處;在「人是理性的動物」邏輯下,人之「非理性」的「感性」必然落入與其它動物共通的或類似的領域。個人將「感性」直接解釋為「人的動物性」,或「人生下來時已被植入的軟體」。個人也稱「感性」為「人性」,或「人之本性」。「理性」與「感性」二者為成對的、相對的一組概念。

《存在與時間》的思想個人認為可以 “Befindlichkeit”(英譯 “state of mind” “mood”,中譯 心境 情境等)與 “In-der-Welt-sein”(英譯 “Being-in-the-world”,個人初譯為「人世共存」)二概念為代表,且認為這些是人「感性」的內容,甚至也是現代與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內容。海德格後期的 “ Er-eignis” 思想,個人認為類似中國的「天人相感」思想,海德格又自述 “Er-eignis” “Seynsgeschichtliches Denken”(英譯 “being-historical thinking”,個人譯為「存在歷史思想」),海德格此解增加的實質內容不多。個人認為海德格後期的其實也是人的「感性」內容。不過雖然其前後期思想皆屬「感性」,但各屬不同領域。

雖然海德格生前自述其思想歷經「轉向」(德文原文 “Kehre”,英譯 “the turn”),個人從「理性與感性」這個更寬廣的角度來看,認為海德格一生思想都停留在「感性」領域。這可能並不意外,因為海德格不接受「人是理性的動物」這項命題。個人主張,「哲學必須是理性的」,即哲學必須擺脫人之動物性原型,或戒除「感性」;個人也主張,「只有理性的思想才是哲學」。因此個人認為,海德格只是個「感性思想家」,不是哲學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6 Nov 2016
20161126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 哲學筆記:從康德強烈反對「智的直覺」的一句話 首次提出對中國思想與牟宗三先生思想的一個質疑》

哲學筆記:從康德強烈反對「智的直覺」的一句話 首次提出對中國思想與牟宗三先生思想的一個質疑》

今天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出笛卡兒與康德哲學的不足之處與錯誤之處,但我們需認識他們對人類哲學史的偉大貢獻。同樣,牟宗三先生對中國傳統思想也有偉大的貢獻。今天我們有更佳的機會接觸西洋哲學,因此獲得從歐美哲學的或哲學的角度檢視中國思想的機緣,及批評牟先生的不足,但在批評他時,我們同樣也需承認牟先生在整理與疏解中國傳統思想工作上的貢獻。

個人擬對牟先生的思想提出三個問題,因部份名稱未定暫不道出,雖然這些內容已在個人 blog 所稱的「理性哲學」(非「理性主義」)中逐漸鋪陳。現在個人「提出」其中的一個問題,這問題就是牟先生所肯定中國傳統中的「智的直覺」思想可能有問題。牟先生於 1971 年在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一書,從書名可見他認為「智的直覺」對中國思想的重要性。在 1975 年他又出版的《現象與物自身》一書。個人認為此二書處理同一問題,因為智的直覺就是指把握到物自身的能力。此二書出版相隔四年,顯然在這段時間「智的直覺」可能是牟先生的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不止這段時間,個人根本上認為「智的直覺」思想是牟宗三先生的主要思想。

「由小看大」不是正式的論證,只是論證的一種輔助方法。個人試著從康德的一個句子,看出康德論「智的直覺」的端倪。

《實踐理性批判》一書的第七節非常著名,是學康德倫理學必讀的段落。在該節尾有一長達十一行的長句,中文翻譯必須分成為多句,此處提出一般中文翻譯的末句。康德在已提過經驗直覺與純粹直覺之後,提及「智的直覺」,他寫道「… eine 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 …, die man hier gar nicht annehmen darf」,Lewis White Beck 譯為「an intellectual intuition … here we cannot assume it.」。個人認為康德此句中的「here」與康德此概念的重點無關,在下面的討論中將忽略。牟宗三先生在他翻譯的《實踐理性底批判》中,將這句譯為「智的直覺在這裡根本不能被認定的」。中國鄧曉芒則譯為「智的直觀,而這是我們在這裡根本不能假定的」(末五字譯為「不能假定有的」可能更佳)。個人認為,此二譯本譯得都「不夠強」,更沒有把康德的「情緒」翻譯出來。個人認為康德這句的重點落在「gar nicht … darf」字組,這三字的字組有「禁止」意義與「情緒性」用法,牟陳未譯出。個人對這句的「理解」是,康德此句的強度是介於非常強烈的否定「我們不能妄想人有智的直覺這種能力」與一般性地否定「我們不能說人有智的直覺能力」之間;但要將「理解」變成「翻譯」,個人則有困難,因為個人找不到中文適當的中間字詞。當然,這裡還要請德文專家指教。在這句中個人感受到康德強烈地,甚至有些情緒性地,表達他對「人有智的直覺」這種主張的反對。個人認為,康德在這句中「幾乎」是講「絕對不能妄想」人有智的直覺這種能力。

在上句實例驗證中,看見康德不是漫不經心地、行禮如儀地論「智的直覺」,而是挑明地、強悍地,甚至可能有點情緒地提醒人「絕對不能妄想人擁有智的直覺這種能力」。但是,牟先生卻強力地主張人具有「智的直覺」能力。個人只能說,要批評康德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在此概念的不存在與存在之間,哲學竟然變成幾近「信仰」或「信念」或「基本堅持」或「意識形態」的事務,兩者之間這種絕大的差異是個非常需要注意的大問題,這不是哲學應有的相貌。

此處只是「提出」個人質疑牟先生第一個問題,且未及於論證,個人將逐漸以論證方式講述自己對「智的直覺」的看法。「智的直覺」有無的問題,同時也是「中國有沒有哲學?」這個問題的重要部份之一;個人主張「中國只有思想,沒有哲學」,也因此將提出相關論證。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CLM) 24 Nov 2016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人是誤會的動物 一天不誤會十次 我們不會上床睡覺

人是誤會的動物。一天不誤會十次,我們不會上床睡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3 Nov 2016

外交部重啟「中國打壓我事例」網頁

外交部重啟「中國打壓我事例」網頁
〔 自由時報 2016-11-23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外交部的「中國大陸阻撓我國際空間事例」網頁,在馬政府空白八年後,再度「重新開張」,事例也從九十七年,直接跳到一○五年,今年我遭中國打壓共十二例,前總統馬英九赴馬來西亞演講頭銜遭改也列入。

今年共12例
馬赴大馬演講頭銜被改也列入
扁政府時期,外交部自九十年即在官方網站上刊出「中國大陸阻撓我國際空間事例」,並清楚寫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尊嚴是外交工作的三大目標,外交部及所有駐外館處都應該密切注意中共在國際間的謀我行動,並竭盡全力加以預防與阻止,也深盼國人共同支持政府的外交工作。

雖馬政府上台後即未公開,但外交部官員透露,其實一直都有蒐集資訊,但因奉高層核示不要公布,相關網頁一直空白至今。

新政府上台後,我參與國際組織屢遭中國打壓,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率先要求公布,外交部當時竟認為,如此不僅有違政府致力重啟兩岸對話的善意與目標,也恐成中國情蒐的工具,不利後續外交工作推展。後來民進黨立委蔡適應也同樣要求,外交部遂在前天讓網頁「復活」,並更新資訊。

雖然馬政府八年還是空白,但已更新今年的資料,共有十二個遭中國打壓案例,其中兩例是發生在馬政府下台前,也就是今年四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一場國際鋼鐵會議上,中國數度要求台灣代表團退場,另有五月的「世界衛生大會(WHA)」邀請函註明「一中原則」。

此外,馬英九日前受邀出席在馬來西亞舉行的「 第八屆世界華人經濟峰會開幕式」發表專題演講,外交部也列入成為遭中國打壓案例,原因是中方介入,主辦單位在開幕式上發放的大會手冊中,將馬英九頭銜由「前總統」改為「前領導人」。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054905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哲學必須是理性的 只有理性可能達到真與善

哲學必須是理性的;只有理性可能達到真與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9 Nov 2016



上為個人長期的主張,可見於個人下面兩個 blogs 的文章分類: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定義」是個偽概念》

「定義」是個偽概念》

「定義」這個概念是有問題的,此問題從牛津字典的自我矛盾的狀況就可看出。假定有一個從未「定義」一詞的人想要了解它,首先牛津字典 “Definition of definition” 這個標題他就看不懂,因為這對他來說等於是「x x」,很奇怪的、不合理的東西。(見下圖)繼續看下去,此標提下的主要內容為 “An exact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e, or meaning of something”

此說明裡有幾個關鍵字,可逐一檢視,但我們只要看其中一字 “statement”(敘述)牛津字典對它的定義就會發現問題。看牛津字典談 “statement”,首先 “Definition of Statement” 這個標題詢問者就看不懂,勿忘了詢問者本不知 “definition” 是什麼,只能說牛津字典連下了兩個不合理的標題。(見下圖)

 
更詭異的是內容,牛津字典說 “statement” “a definite or clear expression of something in speech or writing”。在前面 “definition” 被以 “statement” 來定義或來說明,此處 “statement” 卻倒過來以 “definite”,這個 “definition” 字的形容詞形式來定義或來說明;形式上來看,先用 “S” 來說明 “D”,再用 “D” 來說明 “S”,這是「循環論證」(vicious circle);對一個不懂 “D” 的人來說,從這個循環論證過程他無法獲得或增加任何知識。

再舉例來說明「循環論證」,譬如到火星的太空人在火星上看到了一個 “A”,我們請他告訴我們 “A” 是什麼,他用 “B” 來說明。但我們也不懂 “B” 是什麼,再請他說明 “B” 結果他用 “A” 說明 “B”,最後我們當然不知 “A” 是什麼。如果他用任何 “A” 以外的的事物來說明 “B”,我們有可能懂,但他偏偏卻用我們不懂的、問他的 “A” 倒過來說明 “B”,我們當然「不可能」知道 “A” 是什麼了。他不能先 “A←B,再 “B←A,這樣「循環說明」,好像狗想咬自己的尾巴,原地打轉。

個人長期以來認為「定義」這個概念是有問題的。「定義是什麼?」個人認為「定義」是個「偽概念」或「偽現象」,個人計劃以兩步驟來處理它。一年前個人已提出第一步驟,即個人主張「定義是最簡潔的理論。」也就是沒有「定義」這個東西,它是被誤認的現象,它其實是理論。(見下圖)


對於它是個「偽現象」,個人在數月前也有些說明。

定義是最簡潔的理論(談「定義」之二)】
「定義」是個偽現象。舉相似例子來說,當某彩券行開出樂透彩頭獎時,有些人認為該彩券行的中獎機率較高。這種想法所「捕捉到」的其實是個「在現實界並不存在」的現象。同樣,並沒有「定義」這個東西,實際存在的只是最簡短的理論這個現象。一般所謂的「definition」或「定義」,其實只是被誤認之最簡潔的理論這個現象。定義其實就是最簡潔的理論。
(見下圖)


如果個人對「定義」問題的觀點正確,目前大概只有極少人看到它的問題。網路上最有名的《Stand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其內容中的 "2.6 Vicious-Circle Principle"  "2.7 Circular Definitions" 和個人此處所言都見到同一問題,可比較個人的處理。此 Encyclopedia 數年前的版本還未談到此問題。(見下二截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下面搜集了一些對「定義」概念見解的現狀:
下為目前搜尋「定義」,前十名的截圖:


下為目前中文維基百科談「定義」的三張截圖:




下為目前粵語維基百科談「定義」的截圖:
下為目前搜尋「Definition」,前十五名的截圖:



下為目前英文維基百科「Definition」一條的部份截圖:


下為目前德文維基百科「Definition」一條的部份截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