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獨】台獨論述研究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獨】台獨論述研究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謝長廷廈門祭祖)與連宋吳祭黃帝陵不同》兩岸統一是不道德的 批血濃於水的民族主義

《(謝長廷廈門祭祖)與連宋吳祭黃帝陵不同》
2012-10-08 刊登於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
陳立民(陳哲)

謝前院長赴中國到廈門祭祖,祖先對自己有存在與養育之恩,應該感謝,這與連戰、宋楚瑜、吳伯雄到山西祭黃帝陵不同,那是民族主義。

國共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是種族主義,即講人種、血緣、基因等。這些其實是「人的動物性」。當國共講民族主義訴諸於「血濃於水」、「炎黃子孫」、「兩岸一家」等之時,都是訴諸種族、血緣、基因,即只訴諸人的動物性(但人不是畜生;但國共卻提醒台灣人不能「數典忘祖」,主張民族統一是「大是大非」,主張民族「大義」等,也就是認為民族主義是道德義務。

但是,不論血的濃淡,都與道德不相干irrelevant

民族主義其實是區分「本族vs.外族」,就是有分,有分就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就不可能是道德。歷史也證明,民族主義是造成人類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了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與世界和平,我們應該主張人權、民主、正義普世價值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而非狹隘的民族主義。

(作者為「人權陣線」與網路「網友行動平台.台灣茉莉花革命」社團召集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在上篇自由時報文之前兩天的原稿見下與截圖:
【國共狹隘的民族主義 (血緣種族部份)】
2012/10/06

台灣人不論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到中國有的會祭祖。祖先與父母自己有存在與養育之恩,應該感謝。但這與連戰、宋楚瑜、吳伯雄到山西祭黃帝陵不同,那是民族主義。

國共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是種族主義,即講人種、血緣、基因等。這些其實是「人的動物性」。人不是動物,人也不是電腦,人與動物與電腦不同之處在於人有自由、有主體性,也可說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他的精神。

當國共講民族主義訴諸於「血濃於水」、「炎黃子孫」、「兩岸一家」等之時,都是訴諸種族、血緣、基因,即只訴諸人的動物性;但國共卻提醒台灣人不能「數典忘祖」,主張民族統一是「大是大非」的事,主張民族「大義」等,也就是認為民族主義是道德義務。

但是不論血的濃淡,和動物、電腦一樣,都與道德無關、與道德不相干 (irrelevant)。

民族主義「本身」合乎道德嗎?德國哲學家康德主張只有普遍的才是道德,普遍就是不能有分,不能偏心。民族主義其實是區分「本族vs外族」,並主張本族優先與本族至上的思想。民族主義就是有分,有分就不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就不可能是道德。歷史也證明,民族主義是造成人類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天我們應主張人權、民主、正義普世價值的世界主義 (cosmopolitanism),而非狹隘的民族主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on 6 Oct 2012
邀請google「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圖片,可見約300張個人學術圖卡與街頭抗爭照片。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台人不知港 就不可能知台


台人不知港,就不可能知台。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1 Nov 2019





台灣人不知道、不懂得香港,就不可能懂得台灣的處境與中國的危險。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1 Nov 2019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相信美國!》


相信美國!

美國所信任的2020台灣總統就是蔡英文;她也可能是長期台美關係的特使、特殊連結鍊。

也要相信民進黨各派系對蔡英文的信任。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獨派」對蔡英文的質疑。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0 Apr 2019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台灣進入美國時代


台灣進入美國時代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6 Apr 2019

下FB陳哲在AIT粉專留言截圖: 





美前眾議長 以兩國形容美台關係


紀念「台灣關係法」(TRA)四十週年,美國派遣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萊恩率團訪台。萊恩昨在友誼酒會致詞時,兩度以「兩國」(two countries)形容美台關係,與過往美方強調非官方關係調性不同。萊恩也盛讚台灣力行民主向世界展示更好道路,提及對印太和全球的期許時,更直言「希望世界上其他地方能更像台灣、向台灣學習!」
美國在台協會(AIT)昨在台北內湖新館舉行「台灣關係法& AIT@40:40年友誼慶祝酒會」,現場政要雲集,我方包括總統蔡英文、前總統馬英九等人;美方由萊恩率團,包括聯邦眾議員強森、AIT主席莫健、AIT處長酈英傑等均出席活動。

蔡總統在慶祝酒會上表示,「台灣關係法」不只是一項政策,更是對自由民主價值的承諾。這項承諾確立了台美的夥伴關係,讓我們成為此區域與世界上一股不可或缺的良善力量。
被我方譽稱為美政壇明日之星的萊恩致詞時首先說,作為代表團團長,他帶來川普政府及無數華府友人最溫暖的祝福與問候。

美台關係
美朝野兩黨絕對的共識

萊恩接著談到美台關係是國會兩黨難得有共識的議題,「而且是絕對的共識」。萊恩並兩度以「兩國」(two countries)形容美台關係,包括提到「台灣關係法 」立法四十週年是「兩國」之間出色的外交政策成就,以及這種跨黨派支持正是「兩國」長久友誼的見證。
萊恩重申,美國戰略就是要確保印太區域的自由和開放能夠蓬勃發展,而在這件事上,「台灣是最好的朋友」。萊恩也讚揚民主價值,引述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對中政策演講中表示的「美國永遠相信,台灣力行民主,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
萊恩說,美國對印太和全球的期許非常簡單:「一個自由、開放、繁榮及創新的社會」。美國也希望與世界其他地方攜手合作,一同解決全球問題。萊恩盛讚台灣的領導力,不僅積極透過自身經驗協助他人,還幫助夥伴自立自強,世界需要更多像這樣的領袖風範,「我們希望世界上其他地方能更像台灣、向台灣學習!」一席話引來滿堂喝采與掌聲。
萊恩說,台灣的領導力反映美台共享價值,例如對民主、自由市場、法治和人權的共同堅持,他同時重申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仍然堅若磐石。

蔡總統︰
台灣是印太可信賴行動者

另,蔡總統稍早在總統府接見萊恩時說,台灣是印太地區可信賴的行動者,政府非常有信心台美關係將比過去更加密切,也會在穩固的合作基礎,共同發揮區域中的正面影響力,持續打造一個和平、穩定、開放、繁榮的印太地區。萊恩表示,未來台美間還有很多領域可以發展,特別是貿易及安全領域。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保羅‧萊恩(Paul D. Ryan)今天盛讚台灣是他國的模範。萊恩在台美40年友誼慶祝酒會上說,台灣是推展印太戰略「最好的朋友」,也讚揚台灣力行民主展示更好道路;萊恩提及美國對印太和全球的期許時,更直言「希望世界上其他地方能更像台灣、向台灣學習借鏡!」
萊恩代表慶賀團致詞,「我為各位帶來川普政府及無數華府友人最溫暖的祝福與問候」。
萊恩說,美台關係是美國國會兩黨難得有共識的議題,「而且是絕對的共識」,「台灣關係法」(TRA)的誕生則是國會盡職運作的超凡時刻之一。而自那時起,國會對台灣的跨黨派支持屹立不搖40年,這種深厚的友誼和跨黨派支持正是「兩國」(two countries)之間長久友誼的見證。
萊恩也再次提及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是要確保印太區域的自由和開放能夠蓬勃發展,「台灣正是推展印太戰略最好的朋友」。萊恩也讚揚民主價值,引述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在對中政策演講中表示的「美國永遠相信,台灣力行民主,為所有華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說,事實上,民主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條更好的道路。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美國希望台灣扮演的角色是做中國與印太區域的民主典範 不是台灣獨立》

《美國希望台灣扮演的角色是做中國與印太區域的民主典範 不是台灣獨立》

美國支持台灣獨立嗎?個人認為答案否定的。美國常說,不支持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這包括台灣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也就是獨立,美國不會支持,具體證據是柯林頓公開罵李登輝總統與小布希公開罵陳水扁總統。最新的是二月份AIT發言人孟雨荷說,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是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她不明言的是美國反對台灣宣佈獨立。

美國希望台灣扮演什麼角色?這就是去年十一月四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演講中所說的,「美國始終相信,台灣擁抱民主,為所有華人指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也就是台灣要肩負引領中國的民主化的責任,做中國的民主燈塔。台灣獨立對於美國這個大戰略並不有利,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至於在美國的印太戰略方面美國強調的是台灣做民主與經濟成功典範,對於台灣獨立較鬆。國務卿蓬佩奧已數次說,台灣的憲政民主是整個印太地區的典範。尤其配合了台灣經濟的成功,美國要台灣做印太區域民主與市場經濟的典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4 Mar 2019

下為幾則相關新聞
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十一月四日在演講中所說的,「美國始終相信,台灣擁抱民主,為所有華人指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America will always believe that Taiwan's embrace of democracy shows a better path for all the Chinese people.」。

二月份AIT發言人孟雨荷就郭倍宏喜樂島提出的獨立公投事表態,她說,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這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政策,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公投(It has been our longstanding policy that we do not support a referendum on Taiwan independence.)」。值得注意的是,同時她再度強調,台灣是個民主成功故事,也是世界上的良善力量,就像美國副總統彭斯去年在演講中所說的,台灣擁抱民主,為所有華人展示一條更好的道路。
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97441

20181124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祝賀推文:「美國恭賀台灣再次成功舉行了一次自由與公正的選舉。你們得來不易的憲政民主是整個印太地區的典範。」

談印太戰略 蓬佩奧讚許台灣經濟民主科技發展
中央社 2018/07/31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今天談及美國印太戰略時提到台灣,他表示,美國在亞太區域與許多國家建立良好關係,台灣在戰後經濟與民主持續發展,讓台灣成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引擎。

AIT處長酈英傑的幾次發言。台灣是民主的模範、可靠的夥伴,也是慷慨的捐助者,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更廣泛的參與,能使國際社會在更多領域受益。
中央廣播電台 2018-10-31
網址: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00705

酈英傑︰台灣已成真正民主模範
自由時報 2019-03-04
酈英傑投入美國外交工作三十年,曾任國務院台灣協調處處長,派駐北京、香港與南非,也在夏威夷擔任過外交政策顧問。第四度旅居台灣,酈英傑見證台灣社會的變化,除了更乾淨有序,「這裡有『禮』,我認為可能歸因於三十年來的民主進程。這令人印象深刻,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的模範,不僅在於民主價值,而且在於社會實踐」。
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271522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統一是不道德的」

2011-01-28陸委會20週年紀念馬英九去演講,只有陳哲與二位戰友到場抗議,我們被趕到對街,前面還停車擋住,警察三面圍住陳哲與兩位戰友,包括便衣的也是警察與過安人員。陳哲高舉的看板是「統一是不道德的」,以及說明「統獨不是認同問題,而是道德問題,因為統一傷害人權、民主、自由。這是個人這個唸哲學人的深刻認識。另一看板是「拒統」「拒統vs反獨是兩岸國家級戰略pk





在中國台商的台企聯組織17日晚在北京舉行新春聯誼活動,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在臺商聚會場合重談「習五點」等。18日陸委會回應。如果2020不再是民進黨執政,陸委會可能就不會說: 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 ... 我們早已認清中共欺騙伎倆等。下為陸委會新聞稿:

陸委會:中國共產黨不可信任,「一國兩制」終局安排沒有民主自由,國臺辦談話充滿欺騙與謊言
發布日期:108-01-18

陸委會新聞稿第007號

針對中共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臺商聚會場合重談「習五點」,及企圖以「不在臺施行陸方制度、體現對臺關懷照顧」等別有用心、矮化臺灣的謊言,欺瞞推銷「一國兩制」。大陸委員會今(18)日鄭重指出,中國共產黨一黨專制、沒有民主文明思想,更無所謂治理與制度信用,「一國兩制」早已是失敗與錯誤的政策,絕不可能得逞。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民主自由是臺灣社會的核心價值,臺灣人民將堅守保護,我們早已認清中共欺騙伎倆、絕對不會接受「一國兩制」、更不會參與「兩制方案」;國際社會也注意到中共改變臺海現狀的企圖與野心。

陸委會強調,中共提出以專制社會主義為主體的「一國兩制」,最主要的關鍵在於中共政治體制與社會制度充滿缺陷僵化,無法吸引外界,更無法與民主制度融合;全球沒有「一國兩制」這樣體制的國家,從今日香港及中國大陸內部新疆西藏等極端治理方式,凸顯中共對臺操作打壓、欺騙的荒謬與陰險,終究徒勞無功。陸委會強調,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沒有「兩制」的空間,「一國兩制」是在壓迫消融中華民國主權及臺灣民主體制,臺灣長期民調8成以上民意均拒絕此一倡議,國內各界都不會附和參與、也絕不會「與虎謀皮」,去討論、背書消滅自己國家的「兩制方案」。
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n=05B73310C5C3A632&sms=1A40B00E4C745211&s=7D5D54D2EEDB806F

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提昇《台灣前途決議文》

提昇《台灣前途決議文》

提及民進黨的黨綱時,台灣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台獨黨綱》,它具體表現在《台灣前途決議文》內,這篇決議文的主要內容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因為這篇決議文是一般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直覺印象,以及民進黨陣營或綠營或獨派內人士活動圍繞的中心,它是篇重要文件,因此對它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個人認為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句之後,可加上「它的國家目標或理想是建立捍衛人權、自由普世價值,與民主制度的國家」一句。如此增句後,就把這篇的目標從台灣獨立提昇到人權、自由與民主。在哲學的價值論內沒有主權、國家與國家獨立這些東西,因為這些不是價值。一篇重要的決議文獻應該有偉大的理想、有一定的格局,因此台灣「前途」或「理想」或「國家目標」應該提昇達到普世價值的高度。反之,如果沒有正確的理想作指引,就會導向錯誤的目標,也必然引發內部衝突。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5 Jan 2019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關於「台獨只能做不能說」與「獨派」》

黃信介名言「台獨,只能做不能說。」相信他這句話不是對一般綠營或獨派說的話,而是針對綠營或獨派檯面上黨政高層所說的,這也是這些高層必須採取的「策略」,因為他們的政策必須讓中間選民能接受,也必須讓經濟選民與窮苦選民有多少能從對岸賺點錢的機會與希望,以及必須在美中兩大國之間找到平衡點。對於綠營絕大多數檯下的人不存在「台獨,只能做不能說」的問題;相反,因為只有檯下的人才有「直白」宣傳獨立建國理念的機會,他們應該把握機會適量地或大力地宣傳;台獨不宣傳人民怎麼了解其重要性?當然能宣傳的就要儘量宣傳,只是不能誤會黨政高層必須顧大局的限制,同樣藍營的領導者也淡化自己的統獨色彩;不過選舉時例外;選戰時要統獨休兵、不分藍綠,「不能主動」挑起意識形態對立,因為選戰重點是爭取中間選民,如果「意外地」統獨成為議題,則可暗喜,拿捏適當尺寸應戰。

台灣已三分之二的人是獨派,綠營內更95%是獨派,因此,「民進黨內或綠營內的獨派」的說法很奇怪。不是大家都是獨派嗎?「綠營或獨派應該分為檯上白臉與檯下黑臉,而不是分為深綠與淺綠」;至今許多人喜歡「自封」獨派或台派或深綠,根據個人長期在這些陣營內的經驗,大部份這些團體的頭頭是想搶「綠營內老大位子」,其跟眾則是弱智或驕傲。綠營或獨派內檯下是「黑臉」,應扮演好「外圍團體」的角色。檯上檯下分工,內圍外圍分工、「黑白臉分工」,才能成功,才能建構民主的、獨立的、繁榮的台灣,以及比較快地制憲建國。

上面這些問題自從有台灣獨立運動與民進黨開始就不斷在綠營、獨派、民進黨內部造成困擾、內亂,甚至分裂,個人認為這些基本上是意識型態或理念做得不夠好所生的內部矛盾,根本解決之道是創造更高明的意識型態。


台獨論述研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Dec 2018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台獨與親美都只能做不能說》

台獨與親美都只能做不能說

黃信介名言「台獨,只能做不能說。」這句現在還需加個下半句「親美,也只能做不能說。」這是台灣綠營或獨派檯面上黨政高層人物的「策略」,檯下的人與外圍團體則宜適時適地小聲說或大聲說;檯上檯下、內圍外圍「要黑白臉分工」,台灣的民主、獨立與繁榮才能確保,甚至可以制憲建國。

就像蔡英文說她是「維持現狀」一樣,實際上她不承認現狀的「九二共識」基礎,她也主動地在掌握台灣獨立條件上有增強。她「表皮」維持現狀不讓習近平下不了台非打台灣不可。因為這個策略好,讓現在綠營或獨派低迷時,在兩岸議題上,還能跟「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與柯魔的「兩岸一家親」拚,還能守住陣線與保持一貫性。同樣,美國承認「一中政策」,實際上執行「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或「一邊一國」政策的情況,美國也是「只做不說」,「不戳破假象」讓彼此有個最起碼的接觸能力。這用中國的講法就是「鬥而不破」。美國如此不戳破「表面的一層皮」,這使得十一月底在G20高峰會上能舉行「川習會」,反之,十一月初在APEC會議上美國副總統彭斯則把習近平當空氣,卻與我方代表張宗謀見面。(這是台美關係大突破!)同樣,在親美或親中立場的選擇上,綠營或獨派要實際執行「台美同盟」,但在「最表層」要講類似主權獨立、外交自主在美中爭霸間中立的「官話」。如果高層講「台美戰略同盟」,中共領導階層務實派想假裝看不見都不行,都會被愛國主義與鷹派逼得打台灣,老百姓就會認為你給台灣找麻煩;不明說「親美」也讓中共高層能繼續裝傻下去,同時台灣也能繼續在中國市場有機會賺錢,滿足台灣的經濟選民、中間選民與苦民。

台獨論述研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 Dec 2018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大敵當前,台獨「現階段」的任務是「抵抗國共、深化民主與深耕台獨」,應該整合與團結左右派及其他議題上各種分岐的力量,並且應該幫助現今唯一能對抗國共的力量民進黨。

台獨論述研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9 Dec 2018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台獨現階段的任務》

大敵當前,台獨「現階段」的任務是「抵抗國共、深化民主與深耕台獨」,應該整合與團結左右派及其他議題上各種分岐的力量,並且應該幫助現今唯一能對抗國共的力量民進黨。

台獨論述研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9 Dec 2018

略談「福和會」

一個獨派團體「福爾摩沙共和會」(簡稱「福和會」,Formosa Republican Association)將於明天(10日)世界人權日宣佈成立。發起人是民進黨前美南黨部主委李席舟,他說,這將是基督教的、右派的、近美國保守派價值的民間組織。他們認為民進黨是左派政黨。這是諸多台獨組織中的一個新的。

就個人所知,他們有找過美國共和黨的葉望輝先生,但他不會出席此成立記者會,至少可見他對此組織有保持距離的意思。

個人不看好此組織,沒有高瞻遠矚的意識形態一個組織不會有前途。個人既不是因為自己是左派也不是因為自己反宗教而反對此會,而是因為它文不對題。台灣「現階段」的任務是對抗國共,鞏固民主與深耕台獨,應該團結左右派及其他分岐,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其他問題上。教徒常自以為了不起,對別人指指點點,個人則認為教徒基本上是拍神馬屁的偽善者,世界潮流也是反宗教。

下網址可見三則相關報導:
民報:http://www.peoplenews.tw/news/8d16c91f-841c-4d38-b665-96e0151c6d68

Yahoo奇摩: https://tw.news.yahoo.com/%E8%A7%80%E5%AF%9F%E7%AB%99-%E5%82%99%E5%8F%97%E7%9F%9A%E7%9B%AE%E7%9A%84%E6%96%B0%E6%94%BF%E5%9C%98-%E7%A6%8F%E5%92%8C%E6%9C%83-%E5%8D%B3%E5%B0%87%E8%AA%95%E7%94%9F-035700962.html

台灣日報: http://www.taiwandaily.net/%E6%9D%8E%E5%B8%AD%E8%88%9F%E7%B1%8C%E7%B5%84%E3%80%8C%E7%A6%8F%E7%88%BE%E6%91%A9%E6%B2%99%E5%85%B1%E5%92%8C%E6%9C%83%E3%80%8D/

中評社(國台辦背景):http://hk.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5274237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台獨四論之二 : 客觀條件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更進一步,配合美國顛覆中國。

台灣獨立並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面對中國,台灣無法保護自己,。

個人一向不認為支持台灣獨立符合美國最大的利益,因為為了台灣與中國成為百年世仇及把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讓給歐日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最大的利益可能是台灣能促進中共垮台及引導中國未來發展的角色;如果台灣獨立了就比較難勝任這些角色。不過這是美國的最大利益,未必是台灣最大的利益。

台灣人要思考長期處於擁有高度安全實質獨立但不能法理獨立狀況的可能性。政治是無限可能性的藝術,個人認為不要陷入國家與非國家的二選一迷思。個人在國際政治理論上甚至反對國家主義,認為國家這個制度未來將會消失,歐盟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台灣如果自己主動宣佈法理獨立,個人認為即使川普會反對,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優先。台灣法理獨立最佳的機會其實是中共進行武力統一台灣時,這時美國會介入,在這種情況下武統多半失敗,這時中國人比較不會怪罪美國。台灣最高策是誘導中國武統,但操作太困難,必有損失,甚至可能失敗。

總之,台灣比較實在的政策,個人認為是持續增強實質掌握台灣作為獨立國家的能力,看有沒有法理獨立的機會;如果沒有,就是繼續多撈些經濟上的好處。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31 October 2018


今日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 Brent Christensen (酈英傑)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這個「首次」在AIT新聞稿上也被重點標示,這表示強調這有定調地位。看FBAIT網頁,酈英傑處長提出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不看內容我們就可大部分猜到,再看其內容: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個人認為重點是把「安全方面的合作」放到第一位,這顯示台美現在不是一般國家關係,也不是平時關係,而是比較有安全、國防顧慮的時代。這點要和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話比對,個人認為他未講出的是,台灣處在民主世界對抗最大專制國家的最前線,以及台灣作為中國發展的範本。Brent Christensen 數次提及《台灣關係法》,以及強調美國一向按此法行事。這讓個人想到《舊金山和約》,這大概是美國官方從不提的。此外,他又講「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We are opposed to unilateral attempt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這句話在「維持現狀」的台灣現在政府是超級敏感的詞彙。如果AIT處長不講,可能美國有所暗示,但他把這話講出,台灣人就要聽進去與多想一想。

台灣必須配合美國的戰略。

自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來,美國把台灣視為一個政治實體,稱之為Taiwan,立下《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並協助台灣維持「兩張名片」 的蹺蹺板現狀;當台獨工作者試圖消滅第二張名片的時候,美國就幫助其對手,所以柯林頓罵李登輝,小布希罵阿扁;當親中親統者冒頭時,美國就加碼台獨工作方。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118/38182999/

以下先為AIT新聞稿的短短一句話提示的重點與全文網址: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今天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酈英傑處長表示,他在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任內將聚焦的四個優先事項,又稱為《四個增進》:即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美台人民的關係。
處長致詞稿全文請見:https://goo.gl/u2ExFc
At his first press conference held today, AIT Director Brent Christensen outlined four areas of cooperation he hopes to promote during his tenure as AIT Director, 《四個增進》:Promote U.S.-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U.S.-Taiwan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Promote Taiwan’s role in the glob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people-to-people ties.
Read the full text of Director Christensen’s remarks: https://goo.gl/yHwMaH

以下再看自由時報的相關簡短新聞,個人認為標題下得不好:
AIT處長酈英傑: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對抗脅迫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2018-10-31 12:23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今天召開駐台第一次記者會,宣示在台首要工作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引「台灣關係法」強調,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的自我防衛來對抗脅迫,此政策在過去7屆美國政府皆一致。

酈英傑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

酈英傑於今年8月到任,是其外交生涯中第三度派駐台灣,今天於AIT美國中心舉行首次記者會,致詞並接受媒體提問。酈英傑說,緣份把他和他的家人一次又一次帶回台灣,他相當高興能回來擔任AIT處長。

酈英傑說,亞洲有崛起大國、成長的經濟體,同時仍有許多歷史宿怨未解,在此之中他讚許台灣是亞太區域正面故事中的重要角色。而在「台灣關係法」將滿40周年之際,美台關係歷史意義非凡,也將展望未來如何持續強化和擴展關係,「立穩根基、共創未來」。酈英傑並引用「台灣關係法」重申,美國對台政策從未改變,「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公報一直是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也指引美國與台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酈英傑引用「台灣關係法」條文說明,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即代表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全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美國也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歡迎台海兩岸努力進行減少衝突、改善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對話。

酈英傑也藉此機會宣示在台工作的優先項目為「四個增進」,首要項目即為「增進美台安全合作」,另包括增進美台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與增進美台人民關係。酈英傑強調,增進安全合作與改善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是攜手並進的,例如最近批准的軍售案。美國有義務支持台灣維持充足自我防衛能力 以對抗脅迫,此項政策在過去7屆民主黨、共和黨政府都維持一致。

媒體問及美台是否會於11月在台海進行聯合軍演?對此,酈英傑則說他沒辦法回答細節,應由美國國防部說明。不過他也特別強調,美國的印太戰略明確支持在印太地區應有自由開放的航道,美國會依循這個原則進行相關活動。

除了將強化美台安全合作,酈英傑也表示,美台強健經濟關係使雙方得以繁榮,進一步改善經濟關係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台灣在數位經濟、能源及基礎建設等領域,能夠扮演重要角色。

酈英傑也將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列入優先事項說,美國一向支持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參與,並大力發聲,因應流行病、跨國恐怖主義與不實訊息傳播等全球問題,實在不能讓對眾人貢獻良多的社會被排除在世界之外。回答台灣被國際刑警組織拒絕與會的相關問題時,酈英傑也說道,前兩週台美才在華盛頓,就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召開雙邊會議討論。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9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