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理性哲學〕感性為人天生配備思維模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理性哲學〕感性為人天生配備思維模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認識論或知識論之始》

 

人類原初的、人之動物本性的認知方式不是接受式的、空白的,而是投射燈式的、投射特定意義模式的,其投射的主要意義模式是由無意識的防衛機制產生,目的在使人免於對死亡的恐懼而能存活下去,例如天道、天人合一。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Nov 2021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心靈哲學需立基於人腦有理性與感性兩運算器

 二十世紀後半葉起盛行於英美,偏向心理學、認知科學與自然科學的 philosophy of mind(中譯心靈哲學或心智哲學或精神哲學或更佳譯名心的哲學),如果立基於個人的《人腦有理性與感性兩個運算器》命題(since 2018),及達爾文的與佛洛伊德的理論,將能根深葉茂地發展。傳統哲學若也有此徹底認識,可能也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7 Feb 2021

這是哲學的第二次革命

二十世紀後半葉起盛行於英美,偏向心理學、認知科學與自然科學的 philosophy of mind(中譯心靈哲學或心智哲學或精神哲學或更佳譯名心的哲學),如果立基於個人的《人腦有理性與感性兩個運算器》命題(since 2018),及達爾文的與佛洛伊德的理論,將能根深葉茂地發展。傳統哲學若也有此徹底認識,可能也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7 Feb 2021



二十世紀後半葉起盛行於英美,偏向心理學、認知科學與自然科學的 philosophy of mind(中譯心靈哲學或心智哲學或精神哲學或更佳譯名心的哲學),如果立基於個人的《人腦有理性與感性兩個運算器》命題(since 2018),及達爾文的與佛洛伊德的理論,將能根深葉茂地發展。傳統哲學若也有此徹底認識,可能也會達到同樣的效果。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7 Feb 2021





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海德格與蕭師毅一起讀老子事;牟宗三與海德格皆非哲學家


海德格與蕭師毅一起讀老子事;牟宗三與海德格皆非哲學家



    蕭師毅曾與海德格在二戰剛結束時一起讀老子,這事在日韓被神化,他們深慶歐洲大哲與東亞哲學殊途同歸,這種神化事件後來傳到台灣。但是台灣有些人在民國六十年代接觸過蕭師毅,知道他邏輯思考欠佳,遑論哲學。他在德國中文系教中文,看點道德經疏注可懂點道德經,但他看不出深入系統,他對老子的了解低於任何台灣在哲學系開老子課的老師。在他與海德格一起讀老子時,蕭師毅認為海德格解釋老子天馬行空、太過自由、脫離原典,就停止了和海德格一起讀老子的事。

    海德格晚期思想也談無,台灣與中國很高興中西哲學相遇。個人是華人世界最早從1989年出版的海德格全集第65冊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英譯本如"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Of the Event)"),從這本遺作中看出此端倪的,並於1995前後德國Freiburg大學哲學系講海德格與牟宗三相同思想相似事,這思想回台宣傳。個人認為海德格與牟宗三的中國哲學詮釋相近反而顯示這兩位都不是哲學家海德格不是哲學家,牟宗三不是哲學家,中國沒有哲學,老子也不是哲學家。海德格本唸神學系後轉到哲學系,他在哲學系唸哲學時間很短,受過的哲學訓練紮實,譬如他談康德就被普遍被康德專家批評。關於海德格詮釋的希臘哲學,迦達瑪(H.-G. Gadamer)有一次說,海德格的古希臘文不好,讀亞里斯多德還可以,讀柏拉圖就不行,其實他可能真正想說的是海德格著作中談古希臘哲學的部份有問題。

    以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一句為例,牟宗三認為在中國哲學傳統之內,晚期海德格有類似思想。海德格與牟宗三的思想合流現在在台灣還成了顯學,個人與這些主張對於哲學是什麼有不同的看法。以老子句為例,這其實很簡單,從""裡面什麼都生不出;""的概念要一義使用,不能歧義、多義,不能偷渡觀念;""就是什麼都沒有,如果從裡面產生了什麼東西或發生了什麼事,那它本不是""從"有不能生於無"這件事裡看到台灣中國哲學界與東西哲學比較學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事實明明擺在眼前,許多人就是看不到,因為他們預設的信念或偏見蒙蔽。個人主張,傳統中國沒有哲學,那哲學是什麼? 個人認為,哲學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分辨真幻想或虛假的能力。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5 Jun 2020


海德格與蕭師毅一起讀老子事;牟宗三與海德格皆非哲學家

    蕭師毅曾與海德格在二戰剛結束時一起讀老子,這事在日韓被神化,他們深慶歐洲大哲與東亞哲學殊途同歸,這種神化事件後來傳到台灣。但是台灣有些人在民國六十年代接觸過蕭師毅,知道他邏輯思考欠佳,遑論哲學。他在德國中文系教中文,看點道德經疏注可懂點道德經,但他看不出深入系統,他對老子的了解低於任何台灣在哲學系開老子課的老師。在他與海德格一起讀老子時,蕭師毅認為海德格解釋老子天馬行空、太過自由、脫離原典,就停止了和海德格一起讀老子的事。

    海德格晚期思想也談無,台灣與中國很高興中西哲學相遇。個人是華人世界最早從1989年出版的海德格全集第65冊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英譯本如"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Of the Event)"),從這本遺作中看出此端倪的,並於1995前後德國Freiburg大學哲學系講海德格與牟宗三相同思想相似事,這思想回台宣傳。個人認為海德格與牟宗三的中國哲學詮釋相近反而顯示這兩位都不是哲學家海德格不是哲學家,牟宗三不是哲學家,中國沒有哲學,老子也不是哲學家。海德格本唸神學系後轉到哲學系,他在哲學系唸哲學時間很短,受過的哲學訓練紮實,譬如他談康德就被普遍被康德專家批評。關於海德格詮釋的希臘哲學,迦達瑪(H.-G. Gadamer)有一次說,海德格的古希臘文不好,讀亞里斯多德還可以,讀柏拉圖就不行,其實他可能真正想說的是海德格著作中談古希臘哲學的部份有問題。

    以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一句為例,牟宗三認為在中國哲學傳統之內,晚期海德格有類似思想。海德格與牟宗三的思想合流現在在台灣還成了顯學,個人與這些主張對於哲學是什麼有不同的看法。以老子句為例,這其實很簡單,從""裡面什麼都生不出;""的概念要一義使用,不能歧義、多義,不能偷渡觀念;""就是什麼都沒有,如果從裡面產生了什麼東西或發生了什麼事,那它本不是""從"有不能生於無"這件事裡看到台灣中國哲學界與東西哲學比較學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事實明明擺在眼前,許多人就是看不到,因為他們預設的信念或偏見蒙蔽。個人主張,傳統中國沒有哲學,那哲學是什麼? 個人認為,哲學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分辨真幻想或虛假的能力。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5 Jun 2020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牟宗三不懂康德的「理性」概念


牟宗三先生推崇康德哲學但他可能並不懂康德的「理性」概念,以致未加思考就延用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或天道的概念,這些個人認為實是人感性的想法或人動物心智的內容或人天生配備的思維模組。「理性」這個概念個人認為是康德哲學的第一義,也是決定是否是哲學的判準。傳統中國個人認為沒有哲學,只有思想。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12 May 2020



牟宗三不懂康德的「理性」概念

牟宗三先生推崇康德哲學但他可能並不懂康德的「理性」概念,以致未加思考就延用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或天道的概念,這些個人認為實是人感性的想法或人動物心智的內容或人天生配備的思維模組。「理性」這個概念個人認為是康德哲學的第一義,也是決定是否是哲學的判準。傳統中國個人認為沒有哲學,只有思想。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12 May 2020

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理性感性二運算器 但只有感性有自己的記憶體》

《理性感性二運算器 但只有感性有自己的記憶體》

人是一腦二室,感性室與理性室。感性是人天生的動物性,可簡稱為「人動物性」,以區別於其它動物的動物性。感性與理性室各有處理器或運算器,二處理器相互影響。感性處理器的運算不邏輯、偏見多、運算的範圍有限,理性處理器的能力需培養,運算的範圍可能沒有限制。感性()或人動物性在人生下時即配有思維模組,其內除處理器之外還有記憶體等;理性()只有處理器,沒有自己的記憶體。感性記憶體的儲存方式是印象式的、氣氛似的、感覺式的、喜惡式的,很主觀。感性記憶體的性能不精確,但儲存感性運算內容的時間也有限。理性運算結果必須借用感性記憶體,強寫於上,因此記憶多扭曲,保存時間也更短。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02 Dec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