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政治學的第一原理;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道德的定義為尊重人的主體性;人本性認識的方式;感性理性與自我 持續

 2013  4  2 日個人以「陳哲」名印製了一張名片,在一年內發出 500 張以上;在名片的反面印了自創的五則學術命題







「政治學的第一原理」或「政治學的起點」》

個人認為「掌權者的本質為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這可能是「政治學的第一原理」。

十九世紀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勳爵(Lord Acton 1834-1902)曾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個人的命題可能比艾克登的更精確,而且明指它在政治學理論上或政治學原理上是「政治學的第一命題」或「政治學的基本原理」,也可說是「政治學的起點」。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社會科學理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任一社會現象的理論,只有在它能不被濫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或不被 abused 或不被 misused,或不被 mißbraucht (德文) 時,它才達到了成為社會科學 (science) 理論的必要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英國小說家 Arnold Bennett 對於理性、感性與自我三者之間關係的深刻認識】

理性與感性一般視為成對的概念如果要更深入研究,個人認為在二者之外還需要加上個自我,才有深入研究的可能。理性、感性與自我三者之間個人認為有個「同心圓結構」的關係,在這關係中自我為核心,其外第一層為感性,其外第二層為理性。個人認為中國傳統思想未能「深刻」了解這個結構,以致於個人可以主張「中國沒有哲學」。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是研究感性的佼佼者。其《存在與時間》一書中的 “Befindlichkeit“state of mind)與 “Verstehen”understanding)二概念類似於感性與理性。但個人認為海德格的研究不夠深入,因為他未言二者的優先順序關係,以致讓人以為二者為對等或平等關係,其次個人認為他更未見到個人所說的「同心圓」關係。

阿諾班奈特(Arnold Bennett, 1867~ 1931)這位英國作家,其小說《老婦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曾入選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個人認為他對於理性、感性與自我三者間關係的一段話遠超過海德格的理性與感性理論,當然更遠超過一般人。

Arnold Bennett曾說過下面三句話:
“There can be no knowledge without emotion. We may be aware of a truth, yet until we have felt its force, it is not ours. To the cognition of the brain must be add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soul.”
⋯⋯ Arnold Bennett, Bristish novelist, playwright, critic, and essayist, 1867-1931

這三句個人認為是對理性、感性與自我三者現象的三次描述,個人認為可從中看到三者的「同心圓關係」。其中 “emotion”, “ feeling the force” “experience (of the soul)” 個人認為是描述感性,其中 “knowledge”, “be aware of a truth” “cognition of the brain” 個人認為是描述理性,其中 “ours” “the soul” 個人則認為是指自我,雖然首句文字上缺自我或相似詞,但個人認為隱含在句義中。個人將 Arnold Bennett 這三句繪製成次處的圖。

Arnold Bennett 與海德格都能對他們感受到的感性強大力量做傑出的描述。不過,個人認為他們還是有所缺,即強大的感性力量只是在主體上的強大,即只對人主觀與具相同(主觀)觀點的人們有效,卻「並無客觀效力」,因此只是「感性的主觀知識」。

2013 4 2 日個人以「陳哲」名印製了一張名片,在一年內發出 500 張以上;在名片的反面印了自創的五則學術命題,其中第五則命題內容為「在 mind 中自我位於核心,其外第一圈是感性,第二圈是理性;感性影響自我最大;但人要成為理性的才有自我。」這則命題與上面引述的 Arnold Bennett 相符。

個人認為人的「一腦有二室」或「一 mind 有二室」。當我們有任何想法時,必須明察秋毫,敏感辨別它來自哪一室。在上第五則命題中個人也明白指出:雖然感性對自我的影響自我最大,也最直接,但只有讓理性掌控時,人才擁有自我。


 「理性、感性與自我研究」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